压力大可诱发心肌缺血(并非因微血管病变,JACC广东省医研究)

特定的性格和负性生活事件等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压力也导致心肌缺血,约1/3的冠心病患者有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也叫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ental stress-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MSIMI)。在冠心病患者中,女性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同龄男性的2倍。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近期一项发表在JACC的研究发现,对于无明显冠脉狭窄但有心绞痛(ANOCA)女性患者,并非是因微血管功能障碍,心理应激能诱发更大程度的心肌缺血,有必要行心理压力测试。研究共纳入84例无明显冠脉狭窄心绞痛女性患者,和42例年龄相匹配的无心绞痛症状,也无冠脉狭窄的女士作为对照。研究显示,有心绞痛的患者中,合并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比例达到了42.9%,而对照组女性仅2.4%。研究还发现,有心绞痛的患者中24.6%存在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对照组女士为8.6%,与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无相关性。研究提示,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似乎不是心绞痛的发生机制。研究者指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可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也有助于识别高危女性,从干预措施中获益。未来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治疗。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等。研究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通过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并进行了腺苷诱导的血流变化判断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心理应激选择了心算、公开讲述最近发生的令人情绪不安的事件和Stroop测试。Stroop测试是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定义为静息与负荷时缺血节段的总积分差(SDS)≥3,腺苷应激性心肌缺血定义为SDS≥4。来源:[1] Ma H, Jiang W, Guo L, et al. Mental Stress Testing in Women With Angina and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3, 81(22): 2210-2211.
没有症状,要不要筛查房颤?欧美建议有分歧
1月25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声明指出,对于年龄≥50岁、未诊断房颤或无房颤症状,且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的人群,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评估房颤筛查的益处和害处。这份新声明与2018年上一版声明一致,只是后者是针对年龄≥65岁的无症状老年人,指出在这一人群中暂无证据支持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来筛查房颤。针对新版声明,JAMA及其3个子刊同时配发了4篇述评。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0:40:16
0000阜外研究:入院时血压压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影响吗?
一个入院时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如何?近期阜外医院袁晋青、刘越等研究显示,入院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与收缩压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比,收缩压升高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比例高、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用等渗对比剂,造影剂肾病可减少37%!阜外医院袁晋青等近万例冠脉介入患者分析
阜外医院袁晋青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与低渗对比剂相比,等渗对比剂组可降低冠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没有明显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等渗对比剂为碘克沙醇,渗透压为290mOsm/kg。低渗对比剂有多种类型,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碘氟醇、碘普胺,渗透压为600~800mOsm/kg。中国百万儿童青少年调查:20年肥胖增5倍,高血压增幅50%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DongY等中美学者通过对比1995-2014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近百万儿童青少年数据发现,这20年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都明显增加。作者认为,这20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水平虽然并未像超重肥胖那样井喷,但超重和肥胖儿童更高的血压水平和罹患高血压的较高风险却持续存在。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1:51:4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