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滥用激素(但重症可谨慎应用,中国一线医师回应Lancet述评)
作者指出,有研究支持在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使用低等至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例如,一项针对401例SAR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激素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重症SARS患者的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导致继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另有一项纳入来自中国407家医院共2141例甲型流感(H1N1)pdm09病毒肺炎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低等至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25~150 mg/d甲泼尼龙或等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氧合指数<300 mmHg患者的死亡率。 一项系统综述表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能够降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承认,由于当前证据的方法学局限性,激素的使用仍存在争议。 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确实存在继发感染、远期并发症和排毒时间延长等风险。但是,对于重症患者,大量炎性因子导致的肺损伤可能会造成疾病快速进展。 2月8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病学分会的有关专家组织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建议》这一专家共识。编写组的所有医师均参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根据此专家共识,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符合4个基本原则: 1、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前需仔细权衡利弊; 2、糖皮质激素应谨慎用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3、对于基础疾病导致低氧血症或因慢性疾病已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进一步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慎重; 4、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以中小剂量(≤0.5~1 mg/kg/d甲泼尼龙或等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短期(≤7天)应用。 作者表示,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激素的使用,目前尚无确定的证据。未来需要开展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坚实的证据基础。 来源:On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s for 2019-nCoV pneumonia. Lancet, Published: February 11, 2020
2月7日,Lancet杂志在线发表述评文章,认为目前的临床证据不支持用激素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针对这一述评,2月11日,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曹彬教授等在Lancet上发表文章回应,表达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师意见,即反对滥用激素,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谨慎短期应用中小剂量激素(≤7天,≤0.5~1 mg/kg/d甲泼尼龙或等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 文章指出,2月7日发表的述评中引用的研究主要为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中的选择偏倚和混杂因素可能是部分研究中观察到激素组死亡率较高的原因。 述评中指出,有4项研究“提供了确凿的数据,全部表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存在危害”。 但曹彬等指出,这4项研究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仅展示了“可能存在危害”的证据,另外25项研究也尚无定论。 实际上,原作者也表示,当前的数据不足以得出结论。并且,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这也不能够作为推荐的依据。 因此,曹彬等认为,尚无定论的临床证据不应该成为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放弃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依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2019版新标准:强调减肥、戒烟、不喝甜饮料,胰岛素退居二线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了2019版糖尿病管理标准,这部指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多种健康与生活因素”。新版标准与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密切合作,首次将ADA的心血管病防治建议与ACC协调一致。这份长达193页的新指南,其中更新和变化见下:1.糖尿病的诊断:同一样本两种异常检测值来诊断“坏胆固醇”达标是想当然?BMJ循证子刊回顾35项随机对照试验
BMJ循证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显示,设定LDL-C水平的目标,以避免心脏病和死亡,这似乎只是想当然,数十年的研究并未能证明LDL-c达标带来任何获益。根据临床指南,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糖尿病患者、LDL-C水平≥190mg/d和10年心血管风险≥7.5%的人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中高风险人群,这些患者需要应用降脂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目标水平。中年女士生理性潮热,预示心脏病风险高
女士们一到中年,尤其是在绝经期,多会有潮热,而近期一项来自瑞士的研究显示,年轻一点的女士常发生潮热可能还预示较高的心脏病风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在防治冠心病中尤为重要。而该研究显示,40~53岁较年轻女士出现潮热以及生理性潮热发生次数,多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阜外医院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经验:3/4可达到彻底剥脱
目前,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术后肺动脉压力阻力改善情况是影响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阜外医院刘盛、宋云虎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在0~2个为理想的残存堵塞肺段数,此时可获得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结果。有房颤,易发生认知功能受损!280万人Meta分析
近期,EPEuropace发表的一项覆盖280万人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房颤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显著增加,合并中风的患者风险更高。Meta分析显示,在一般人群中,随访3.8~25年,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39%;而在中风后患者中,随访0.25~3.78年,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