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姚焰等病例报告(胸痛,晕厥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要警惕冠脉痉挛)

本次就诊阜外医院时打算行室速射频消融治疗。
阜外医院姚焰和胡志成等报告了一例发作性胸痛后晕厥的46岁男性患者。
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异常。
图2 患者入院(2A)、胸痛发作时(2B)、胸痛缓解后(2C)心电图
来源:胡志成等. 以晕厥伴前驱性胸痛为表现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88-91.
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胸痛伴烧灼感,偶伴晕厥,均可于10 余分钟后自行缓解。
之后患者胸痛、晕厥症状无再发,心电监护未见室速再发作。
患者因胸痛频繁发作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ST-T 改变后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于当地医院植入ICD,并加用胺碘酮口服。
作者指出,在临床实践中,以晕厥伴前驱性胸痛为临床表现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并不少见。结合该病例,对于不明原因晕厥伴前驱性胸痛的患者,如心电图发现恶性心律失常,要考虑到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贻误诊治。

出院后随访3 个月复查,患者偶发胸痛,未再出现晕厥症状,ICD 程控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发作。
ICD 程控提示入院前1 天出现电击事件(图1)。
图3 患者冠状动脉造影
入院后第3 天凌晨患者突发胸痛,性质同前,急查心电图提示广泛ST 段抬高,予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约10 min 后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可见T 波倒置(图2)。
考虑患者的胸痛源自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 次、氯吡格雷75 mg 每天1 次、单硝酸异山梨酸酯 20 mg 每天2 次、尼可地尔 5 mg 每天3 次、地尔硫卓15 mg 每6小时一次治疗。
入院前3 天停用胺碘酮,入院前1 天患者再次发作胸痛,自觉ICD 放电3 次。

术后患者仍间断发作胸痛伴烧灼感,未再发晕厥。
查即刻及6 h 后肌钙蛋白I 均未见异常。入院后第4 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回旋支近段狭窄50%(图3)。
上海学者称,冬季温度、湿度和气压急变可诱发心衰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马江伟、黄建华等研究显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会显著增加心衰急诊,日最低气温、空气干燥是其中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就诊前1~2天及就诊后两天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均与心衰急诊增加呈正相关,其中尤以就诊前2天的温差、气压差为著。肥胖房颤患者抗凝,无需调整新型抗凝药物剂量!真实世界研究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目前卒中高风险心房颤动患者首选的抗凝方法。肥胖在房颤患者中可能更为普遍。但是目前没有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调整建议。近期,一项大规模真实世界的研究提示,对于肥胖患者而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与体重正常患者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体重不应成为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障碍。研究者纳入2010~2017年间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且随访≥12个月的7642例平均年龄69岁的房颤患者。10点前睡,太早;12点后睡,太晚,都不健康!全球21国分析
一项基于PURE研究的新分析提示,过早或过晚睡觉均不利于健康,晚上10点至12点前可能是上床睡觉的最佳时间。分析显示,上床睡觉的时间与由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中风、心衰组成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与在晚上10点至12点前这个时间段上床睡觉的人相比,晚上10点前或12点后上床睡觉的人出现上述不良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22%和11%。JACC:美国每10个介入治疗患者就有1例在30天内再入院
据美国一项分析显示,10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就有1人将会术后30天内再次入院。研究纳入833344例PCI患者,其中77982(9.3%)在30天再次住院。再入院患者的平均总住院费用(37,524美元)显著高于未再次入院患者(23,21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