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等病例报告(回旋支远端闭塞但为何广泛ST段抬高,病因更致命)
急诊冠脉造影仅显示左回旋支远端的血栓性闭塞。
1小时后,患者疼痛加剧,更多导联出现ST段抬高,无病理性Q波。
来源:Hongyi Wu, Juying Qian, Junbo Ge. An Unusual Cause of New Electrocardiographic ST-Segment Elevation.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3, 202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JAMA子刊介绍了一例突发性胸痛的老年女性患者的诊疗经验,从中,他们发现了导致广泛ST段抬高的一个比较少见的病因:亚急性左心室游离壁破裂。
然而,胸痛并没有消失。
初始高敏感肌钙蛋白T水平为0.309 ng/ml。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和阵发性房颤病史。
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正常。不愿意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为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进行了血管造影,意外发现心肌和心包积液中存在造影剂。
为提升血压,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
心电图提示的受累区域和伴随的心源性休克不能用左回旋支远端的血栓性闭塞来解释,这意味着除了STEMI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亚急性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合并AMI是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的少见原因。
诊断为亚急性左心室游离壁破裂。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入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正常,Ⅱ、Ⅲ和aVF导联ST段高达2.0 mm,V7-9导联ST段轻度下降,V2-4导联ST段下降1.0-2.0 mm。
发生AMI时,如果出现新的ST段抬高,且反复胸痛和新发低血压,应警惕亚急性左心室游离壁破裂。
笔者指出,在STEMI早期,ST段抬高合并胸痛的鉴别诊断包括复发性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痉挛和心包并发症。
患者立即被送往导管室,患者血压降到60/40 mmHg,没有心律失常或出血。
由于闭塞病变血管直径很小,通过导丝通道恢复血流,未进行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很遗憾,病人死亡。
如果怀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应紧急进行床边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积液。
老人爱运动,更长寿!JAMA子刊研究
根据JAMA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老年人每周参加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如散步锻炼、慢跑、游泳或打网球,均能降低死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参与他们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很重要,因为许多类型的运动会降低死亡风险。研究纳入了27万多名年龄在59~82岁之间的老年人的数据,调查其参与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其他有氧运动、打球类运动、高尔夫、步行锻炼等身体活动的情况。老年人该每天喝1.5~2.0升水!西班牙学者建议
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总质量的50%以上。一天中人通过呼吸、汗水、尿液和粪便造成水分损失。因此,为了补偿这些损失,每天至少需要摄入液体。维持液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近期,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对2020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液体摄入建议的文章和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65岁以上的人。研究者建议,老年人每天喝水不能少于1.5L,不能超过2.0升。上海学者称,冬季温度、湿度和气压急变可诱发心衰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马江伟、黄建华等研究显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会显著增加心衰急诊,日最低气温、空气干燥是其中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就诊前1~2天及就诊后两天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均与心衰急诊增加呈正相关,其中尤以就诊前2天的温差、气压差为著。2017世界卫生报告:全球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11.7%,中国居民寿命76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这也是自2005年发布的第10份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据估2015年全球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48%死因明确。其中,有40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0%。前四位杀手分别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图1),分别占慢病总死亡的45%、22%、10%、4%。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6:55:16
0000阜外医院研究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在药物支架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等发表了两篇文章,提示在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晚期支架再狭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一代药物支架作用更为明显。支架内再狭窄始终是影响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药物支架广泛应用的今天,支架再狭窄依旧是晚期支架失败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