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大二院刘彤教授(房颤患者重在长期管理)
刘彤教授介绍,房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早期及时(房颤筛查)针对房颤的干预措施(最好在并发症发生前);为房颤患者提供长期管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刘彤教授介绍了ESC指南推荐的房颤整合管理的五环原则:包括急性期稳定病情,控制房颤合并症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生活方式调整,诊断并治疗伴随心血管疾病;卒中风险评估及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心率控制;节律控制。
在房颤整合管理模式中,刘彤教授强调,新诊断的房颤患者应至少与整合管理的核心团队就诊一次,主要内容包括:诊断性评估,讨论治疗选择,根据指南开始合适的治疗,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个体化教育;病情稳定的房颤患者可以在社区进行自我管理。

另外,卒中患者的房颤筛查可采用心电图,他指出,长程心电检测发现很多卒中患者都存在房颤,尤其是不明原因脑卒中或栓子不明来源的卒中患者,推荐对于卒中患者及房颤高危人群进行至少72 h心电监测。
图1 房颤整合管理的五环原则
图2 房颤整合管理模式和房颤心脏团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彤教授分享了心房颤动的整合管理的新理念。他在报告中指出,采用结构化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整合不同专科的医务人员,可改善房颤患者管理质量。
以下患者应再次接触房颤整合管理团队:临床症状加重,入院治疗,卒中或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急性症状性心律失常复发,或临床管理不理想,整合管理模式团队人员应与房颤患者多多交流沟通,向患者提供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并学会自我管理;房颤整合管理质量评估,早期识别需要专科医生干预的患者并对其快速分类;跨学科的房颤治疗团队制定相应管理方案等。

房颤-心脏团队制定复杂决策,主要服务于以下患者:(1)节律控制治疗策略困难:症状性房颤导管消融失败,考虑房颤外科手术治疗。(2)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需要左心耳封堵或结扎术。
“在房颤诊断和筛查中应注意无症状房颤的识别”,刘彤教授强调,“无症状心房颤动临床上很常见,对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发现70%的房颤发作无症状”。
Lancet文章探讨≥80岁ACS患者血管重建获益问题
人老了,难免心脏也老了。那么对于那些反反复复入院出院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高龄患者,保守治疗好,还是入侵性血管重建治疗好?近期一项来自挪威的研究表明,80岁以上这样的患者,血管重建治疗更优。不过有创治疗的疗效随年龄增加而衰减。超个体化心脏病预防不是梦!欧洲心血管预防杂志文章
众所周知,心血管病可防可治。未来心血管病该怎么防?近日,欧洲心血管预防杂志发表了题为“心血管预防的未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述评文章。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不仅追求“达标”而且要做到“尽早达标”,这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最有效的措施。文章指出,未来可能会面临多种未知的风险因素。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5:15:55
0000欧洲研究称,这种常添加在茶叶中的中药或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欧洲研究人员发现,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药——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中含有能导致心律失常的成分。吴茱萸主要产于贵州、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其提取物可治疗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月经异常、口腔溃疡等在内的一系列症状。痴呆症有新解:小时候血压高,长大易痴呆
近日发表在JAHA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高血压会影响成年时认知能力。也就是说,高血压所致的认知能力的下降要比以前认为的早得多。研究者认为,这为防治痴呆症敲了敲警钟,儿童监护人和成年人都应该将预防高血压做到前,比如调整不健康生活方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减少盐的摄入。研究显示,有动脉僵硬和高血压的成年人,其认知能力下降;而较高舒张压的儿童,智商分数低。FDA批准:倍林达可用于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一级预防
阿斯利康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替卡格雷(倍林达)与阿司匹林合用,以降低没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的冠心病高危患者首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新的适应证的批准基于THEMISⅢ期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对于患有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每日两次60mg替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3年重大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