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300万余人研究支持(胆固醇悖论,胆固醇水平低,房颤风险反增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血脂变异大,房颤风险也增加。
而且研究者发现,对于男士,甘油三酯水平尤其对男士影响大,甘油三酯水平高房颤风险降低最大,但变异性大房颤风险也最高。
最后年老和甲亢均与低胆固醇水平有关,者或是隐藏在背后的混杂因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显示,与最低四分位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最高四分位对应的分别降低22%、19%、6%和14%的房颤风险。
血胆固醇水平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高,但是血胆固醇水平低,又如何?
为什么胆固醇水平影响房颤?
其次可能炎症介导了胆固醇与房颤的关系。
来源:Lee HJ, Lee SR, Choi EK, et al. Low Lipid Levels and High Variabi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Heart Assoc, 2019, 8(23): e012771.
研究推测,首先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其水平变化会影响膜通透性和膜蛋白,进而影响跨膜电梯度和静息电位,从而增加心律不齐的发生发展。
图1 房颤风险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与血脂变异性(独立于基线水平)呈正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开滦研究也发现类似结果,即总胆固醇水平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
研究者还介绍说,他汀有助于改善血胆固醇水平的变异性。
这项研究共纳入韩国国家医疗保险服务数据库中3660385位成人居民的数据,平均年龄为43.9岁,男性占68.1%,均无房颤病史或服用调脂药物。中位随访5.4年期间,新发房颤27581例。
而较低的胆固醇水平会增加膜流动性并影响膜功能,引起电位变化。
韩国一项300余万人的研究显示,血脂水平与房颤的发生负相关,也就是说,血脂水平低了,房颤风险反而高了。
TC、LDL-C、HDL-C和TG的高变异性分别增加9%、12%、8%和7%的房颤风险。
哈佛大学研究称:喝甜饮料减寿,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近日,美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对近12万人进行的研究表明,含糖饮料增加早死风险,主要死于心血管病,小部分是癌症。研究显示,在考虑了主要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含糖饮料喝的越多,早死风险越高。与喝含糖饮料每个月不到一次的人相比,喝1~4份者会增加1%的早死风险;每周喝2~6份则会增加6%的风险;每日饮用1~2份者增加14%的风险;每日饮用超出2份者则增加21%的风险。玩手机时间长,小心脑卒中!加拿大研究
发表在Stroke的一项加拿大研究表明:一个不到60岁的人,坐得太多动得太少,会增加脑卒中风险。研究显示,≤60岁人群中,休闲时间活动少且久坐在8小时及以上者,脑卒脑卒中险是每天久坐时间不到4小时者的4.5倍,是那些每日久坐时间不到4小时且运动水平较高者的7倍。防心脏病,要这么吃!美国心脏协会饮食指南十大要点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预防心脏病的饮食指南。指南强调,要重视注重整体饮食模式,而不能仅强调某种食物或营养素。指南指出,无论什么哪一阶段,我们都可以从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中获益,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调整饮食。这并不复杂,也不耗时或砸钱,也不是毫无让人毫无兴趣。此外,不论在家做饭,还是点外卖,都可以遵循有益健康的饮食模式,“可以让心脏健康饮食模式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4:35:070000吃饭快,让人胖!邵逸夫医院研究
肚子胖或全身胖仅仅是因为久坐不动?不过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嘉强、吴楠等对644位居民进行的研究表明,吃饭快也是个“推手”!研究发现,吃饭快的人体重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均比细嚼慢咽的人都要大。进一步考虑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每周体力活动水平及主食摄入量之后,吃饭快的人,会增加66%的腹型肥胖的风险,增加65%的内脏型肥胖风险。多吃坚果,可保护心脏!美国研究
坚果是各种健康饮食模式中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发现,多吃坚果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项纳入近4万名女士、平均随访19年的美国研究发现,多吃坚果还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分析显示,坚果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坚果吃得越多,心血管死亡风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