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医院学者(中危肺栓塞补救性溶栓有迹可寻)
1. 评估基础肺动脉的血栓负荷量,判断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对新的血栓脱落的代偿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的心、肺储备功能不良的肺栓塞,血栓负荷量与患者整体表现并不一致。
Qanadli 方法评估血栓负荷相对比较简单易行。
最后,米玉红等指出,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仍需不断完善和探索,比如对于那些有明确溶栓治疗禁忌证患者如妊娠期、活动性出血、术后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用体外膜氧合保驾等情况,还需进一步分析探索。
来源:米玉红,陆艳辉,王海云,等. 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补救性溶栓治疗时机初探及理念更新.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 921-926.
如果有血栓事件但同时存在自身纤溶系统受抑制的情况时,需要准确解读D-Dimer,强调在病生理基础上解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对于所有中高危肺栓塞患者,制定出动态观察指标,如定期监测检验指标中的D-Dimer和检查手段中的心电图、UCG及双下肢静脉超声至关重要。同时需要综合分析,以及早发现病情恶化迹象。
3.成功、恰当的再灌注治疗方式基于对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及必要措施的保驾
中危肺栓塞患者,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不少见,但急性期治疗相关建议却尚未确定。近期北京安贞医院米玉红等从4则病例入手,就补救性溶栓治疗时机进行了分析。
准确评估基础肺动脉的血栓负荷量,可以初步判断出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对新的血栓脱落的代偿能力。
作为肺栓塞的获得性危险因素中不容忽视的是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这样的患者肺动脉增强 CT呈现的血栓负荷量并非与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一致,即便血栓量不大,脱落后也会表现为非常严重的症状,甚至极其不典型。可能需要放宽再灌注治疗的指征。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建议中危肺栓塞患者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在急性期抗凝治疗中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建议挽救性溶栓。
米玉红等认为,这种经典的挽救性溶栓治疗策略可能带给医生更多的是被动和难度,而积极寻找补救性溶栓的治疗时机并非遥不可及。
2. 动态观察可能会成为病情即将恶化的指标
抗凝治疗期间如患者D-Dimer波动明显,往往提示急性期凝血紊乱尚未纠正,需要密切观察D-Dimer变化,必要时检查下肢静脉超声,如有下肢深静脉近端漂浮血栓时需要考虑植入临时静脉滤器,以防止猝死的发生。
米玉红等就中高危肺栓塞患者急性期抗凝期间采取补救性溶栓治疗给出了几点建议:
溶栓治疗策略需要结合患者年龄、生活质量、基础病及出血风险,入院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做好充分的病情告知及签署是否接受补救性溶栓的知情同意书。
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发现:约4%初发心梗患者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心梗则高达7%
一提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疾病只是存在于极少数人中,离自己很遥远。但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心梗患者中,这种疾病的检出率高达3.9%,提示中国人群中这类患者并不少见。这项研究中共纳入1843例初次发作心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脉造影。其中48.2%为早发心肌梗死,所谓“早发”即初次发作心梗在男性≤55岁,在女性≤60岁。高危分叉病变应主动“出击”保护边支!JACC介入子刊发表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等CIT-RESOLVE研究
对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后边支急性闭塞是严重介入并发症之一,并可导致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但目前国际上仍倾向于推荐传统治疗策略(导丝保护,单支架,必要时双支架)。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和徐波等在JACC子刊发表的CIT-RESOLVE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边支闭塞高风险分叉病变时,相对于传统治疗策略,主动边支保护策略可减少边支闭塞。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2:30:19
0001间歇性禁食,短期减重安全有效!Nature子刊建议
近日,自然子刊一篇文章梳理了间歇性禁食相关文献,并给出了推荐意见。目前,间歇性禁食主要有三种形式(图1):隔日禁食:隔天禁食,禁食时热量摄入限制在0~500卡路里;5:2饮食:每周有两天禁食,五天进食;限时禁食:每日只在规定的时间窗内进食。比如在连续的8小时内摄入食物,而在余16小时内禁食。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5:41:52
0000心衰新四联疗法如何尽快启用?四种方法大比拼!JACC子刊文章
最近,欧美指南共识均建议,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应接受新四联疗法,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近期,JACC子刊一篇文章认为,临床上关注起始采用序贯治疗,导致了HFrEF患者治疗不足。应从严格的治疗顺序建议转向更快速地启动治疗。对此,目前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治疗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0:30:53
0000中国健康支出占政府总体支出9.1% | 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数据如下:中国数据预期寿命合计(2016年)76.4岁男士(2016年)75岁女士(2016年)77.9岁健康预期寿命(2016年)68.7岁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收入>10%的人口比例(2010~2018年)19.7%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收入>25%的人口比例(2010~2018年)5.4%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0:26:03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