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中国台湾专家共识
近日,中国台湾专家发表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与预后评估2020共识,从5个问题角度,就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评估及危险分层给予了推荐。
1 如何识别高风险患者?
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75岁、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基线肾功能异常、造影剂用量大、低血压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危重病患者可使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II(APACHE-II)或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进行风险评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急性肾损伤的“一刀切”风险预测模型。表1总结了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表1 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2 应如何评估?
患者应通过体检进行容量状态评估,包括体重和尿量测量。
针对不能通过体检正确评估容量状态的患者或特定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详细的危险分层和肌酐和尿量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有较高急性肾损伤风险人群的病史记录、体检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至关重要(图1)

图1 急性肾损伤易感性风险、暴露风险与早期评估的关系
对于诊断为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或休克的患者,建议进行更精确的容量状态评估,应考虑通过PiCCO或IVC动态监测进行容量状态评估。
对于没有肾功能评估的高危人群,我们建议检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建议每2~3天检查一次,在7天内至少检查3次肾功能。
由于肌酐通常在急性肾损伤发生后72小时才显著升高,因此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使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高风险人群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利尿剂只能用于治疗体液过多,不能用于预防急性肾损伤。
对于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低剂量多巴胺不能用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3 速尿应激试验(FST)能否作为预测指标?
对于没有低血容量或有速尿禁忌症的急性肾损伤患者,FST可用于预测急性肾损伤分期进展。
由于FST对肾脏替代治疗的启用/预测的特异性不佳,建议不要依赖单一的FST结果来决定是否启动肾脏替代治疗。相反,建议结合临床情况、残余肾容量和FST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RT)。
4哪些因素与新发慢性肾脏病或终末期肾病有关?
老年、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和高共病指数评分都是危险因素。
少尿、透析、急性肾损伤分期高、复发性急性肾损伤、血肌酐水平和急性肾损伤持续时间都是急性肾损伤后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
高风险评分、基线慢性肾病和诊断为急性肾损伤时的低白蛋白血症是急性肾损伤后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
来源: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The 2020 consensus of the Taiwan AKI Task Force. J Formos Med Assoc, 2021, 120(7):1424-143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阜外医院袁晋青:处理分叉病变,有五种分支保护策略
冠脉分叉病变,在介入治疗中很具挑战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分支保护,这是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手术并发症的关键。阜外医院袁晋青、何晨就此在本刊对目前常用的分支保护技术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作者指出,目前常用策略包括简单策略和复杂策略。无论哪种,分支保护都至关重要。术者应根据病变解剖特点及病理特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技术手段。禁锢导丝技术:使用导丝来预防分支闭塞PM2.5增痴呆风险,哈佛大学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与过早死亡、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近日,柳叶刀子刊发表了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称,PM2.5也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有关。该研究分析了6300多万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17年(2000-2016年)的住院数据。他们发现,空气污染与包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氏症及相关痴呆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北京3千余例急性心衰患者跟踪:3年近半数死亡
阜外医院王国干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地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较差,3年全因死亡率高达47.22%,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08%,3年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51.63%。研究者还显示,既往已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远期预后比初发急性心衰患者更差,前者3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升高(49.52%vs44.93%,61.94%vs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青年高血压转归! 阜外医院宋雷等联合北航团队研究:夜间血氧、大内皮素和四肢血压或为新预测因素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晟瀚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杂志在线发表研究,应用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青年高血压数据建模预测高血压相关终点事件并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证实了机器学习在年轻高血压预后精准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有望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工具。该研究纳入508例因高血压住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4~39岁高血压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57:05
0000常吃腌食者,不愿用代盐!中国代盐和脑卒中研究
在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中国代盐和脑卒中研究(SSaSS)表明,使用低钠含钾代盐,可显著降低高危人群的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使用低钠代盐可减少钠的摄入,但其有效性可能与其使用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