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研究称(年轻冠心病人复发率高,吸烟是最强预测因素)
如果计算所有的再发事件,除了上述因素,亚裔患者的预后也较差,当然持续吸烟对预后的影响仍最大(HR=2.7)。
来源:Long-Term Evolution of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19, 74: 1868-1878.
该研究显示,持续吸烟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1.32倍。黑人相对于白种人来说,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几乎增倍;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58%。
20年随访期间,6.3%的患者死亡,平均发生在首次冠心病事件发作后8.4年时。
可见,对于早发冠心病患者来说,戒烟和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持续吸烟、种族和炎症性疾病是首次再发事件的最强烈预测因素。
该研究平均随访20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需要冠脉血运重建的难治性心绞痛、缺血性中风。
大约一半的再发事件发生在随访的前4年中,75%发生在随访前10年。
这项名为ACTION的研究纳入880例≤45岁的急性或稳定性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其平均年龄为40.1岁,男士、吸烟者、有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者占比较高。91.2%的患者接受冠脉血运重建,其中78.8%为急性心肌梗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发现,45岁以前出现冠心病的患者,在随后20年内,30%再次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大多数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且以新的冠脉病变导致为主,17%为新病变,7.8%为原有病变。
在再次发生非致死性事件的患者中,36%又至少发生了一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早发(<45岁)前出现冠心病(即早发冠心病)的患者即便及时接受冠脉血运重建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均较高,这很大程度上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有关。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靶目标值和监测【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2023年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发布会举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介绍了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管理。赵水平教授介绍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5:17:38
0000孕妇吃他汀,未致胎儿畸形! FDA已取消警告
他汀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去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放宽了对他汀类药物的警告,取消了该药物在所有妊娠女性中应用的禁忌。近日,中国台湾学者开展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妊娠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后代的先天性异常无关,但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风险可能更高。研究者建议,对于低风险孕妇,在评估低出生体重和早产风险后,应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小儿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或需早期预防性腹膜透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30%~79%。北京儿童医院宋振江等研究发现,较之限制液体入量和利尿等常规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愈率高,且未发现透析相关远期并发症。一喝酒就脸红,高血压风险高!韩国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饮酒,尤其重度饮酒,与高血压有关。4月19日,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喝酒时脸红(面部潮红)与否及变化,与高血压风险也有明显关联。该研究显示,以前喝酒不脸红、但现在脸红的人,高血压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即便少量喝酒也如此。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共识八大要点
围手术期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如何更好管理让患者尽可能安然度过整个围手术期?近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联合制定了《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具体要点见下:1.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30%,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