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文章称心衰管理有两个关键时间(刚出院时和新确诊心衰)
一项纳入70项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推迟一年规范的药物治疗,生存率降低12%,相当于1个月降低1%。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48%、61%和98%的患者所用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其剂量> 50%目标剂量。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中国目前约有450万心衰患者,如何更好管理心衰?
个体化的给药方法或有助于帮助不同患者经过调整尽快达到目标优化剂量。
但一项纳入11064例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的研究显示,有17%的患者在首次确诊心衰平均1.5年后病情恶化。
近期,Circulation发表的一篇观点性文章指出,心衰有两个很重要的管理时间段:一是出院后早期;二是新诊心衰,而后者往往做得不到位。
就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这三类指南所推荐的药物,研究者发现,在心衰恶化时,42.2%的患者接受单药治疗,仅14.1%接受三联治疗。

若上述3种药物均推迟使用,风险差不多为8例患者死亡1例。
相较于接受最佳治疗患者的90%的生存率相比,推迟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增加2.8%的死亡风险,1年内死亡有23%归咎于此;若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推迟治疗,1年内死亡有44%归咎于此;若RASI推迟,1年内死亡有55%归咎于此。
图1 达到最优医疗方案的个体化方法
在临床上,对新诊心衰患者的管理是由症状所驱动的,如果患者病情稳定,通常治疗不够优化,只有症状每况愈下恶化时,才会上调药物或植入器械。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未达到推荐剂量RAS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衰患者死亡率或更高;接受<50%推荐剂量的患者生存率也较低。
作者认为,新诊心衰时期,是预防和延缓心衰进展的重要时机,这时必须积极启动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并优化药物剂量。延迟规范的药物治疗或会潜在恶化心衰进展,让患者预后更差。
因心衰恶化30天内再入院患者两年死亡率分别为22.5%和56%。
来源:Gracia E, Hamid A, Butler J. Timely Management of New-Onset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2019, 140(8): 621-623.
上海学者称,冬季温度、湿度和气压急变可诱发心衰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马江伟、黄建华等研究显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急变会显著增加心衰急诊,日最低气温、空气干燥是其中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就诊前1~2天及就诊后两天的温度差、湿度差、气压差均与心衰急诊增加呈正相关,其中尤以就诊前2天的温差、气压差为著。老人爱运动,更长寿!JAMA子刊研究
根据JAMA子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老年人每周参加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如散步锻炼、慢跑、游泳或打网球,均能降低死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参与他们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很重要,因为许多类型的运动会降低死亡风险。研究纳入了27万多名年龄在59~82岁之间的老年人的数据,调查其参与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其他有氧运动、打球类运动、高尔夫、步行锻炼等身体活动的情况。老年人该每天喝1.5~2.0升水!西班牙学者建议
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总质量的50%以上。一天中人通过呼吸、汗水、尿液和粪便造成水分损失。因此,为了补偿这些损失,每天至少需要摄入液体。维持液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近期,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对2020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液体摄入建议的文章和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65岁以上的人。研究者建议,老年人每天喝水不能少于1.5L,不能超过2.0升。2017世界卫生报告:全球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11.7%,中国居民寿命76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这也是自2005年发布的第10份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据估2015年全球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48%死因明确。其中,有40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70%。前四位杀手分别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图1),分别占慢病总死亡的45%、22%、10%、4%。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6:55:16
0000阜外医院研究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在药物支架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等发表了两篇文章,提示在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晚期支架再狭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第一代药物支架作用更为明显。支架内再狭窄始终是影响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药物支架广泛应用的今天,支架再狭窄依旧是晚期支架失败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