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杂志研究(治疗不明原因栓塞性中风,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疗效相似,且更安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Stroke杂志发表的NAVIGATE ESUS研究最新结果表明,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不明原因栓塞性中风患者来说,阿司匹林(100 mg/d)和利伐沙班(15 mg/d)在预防中风复发方面疗效相似,但阿司匹林更安全。 该研究显示,中位随访11个月期间,在存在颈动脉狭窄的不明原因栓塞性中风患者中,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林组的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分别为5例/百人年和5.9例/百人年,无明显组间差异。 在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组的缺血性中风复发率也同样相似,分别为5.9例/百人年和4.9例/百人年,但利伐沙班组的大出血发生风险是阿司匹林组的3.75倍(2例/百人年 vs 0.5例/百人年,HR=3.75)。 研究者指出,在有或无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患者中,阿司匹林或利伐沙班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别。 在有或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 研究者发现,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中风的同侧更常见,说明颈动脉斑块在不明原因栓塞性中风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NAVIGATE ESUS研究纳入的不明原因栓塞性中风患者中,40%的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1%存在轻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20%~49%)。 来源:Ntaios 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Versus Aspirin in 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roke. 12 Aug 2019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病理科报告】放疗后应警惕放射性心肌损伤,或致心肌纤维化和心包炎
阜外医院病理科李莉、段雪晶等报告了这样一则病例。患者女性,57岁,近因“间断性胸闷、气促,伴全身水肿10个月”入院。患者20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并行放射治疗(剂量不详)。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6:16:23
0000澳大利亚学者称,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有乱贴标签嫌疑
近期在JAMA内科子刊上,几位澳大利亚学者就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高血压新指南带来的增益和潜存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改变高血压诊治门槛将会让人群面临3种风险。首先,更广泛的疾病定义意味着很多人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即使他们的患病风险很低。“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患有高血压,要比同样血压水平但没有被贴上高血压标签的人,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研究者指出。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9:11:43
0000无症状房颤,危害更大!甘肃学者研究
房颤患者中,如果无症状,是否预后更好?近日,甘肃金塔县人民医院胡耀武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并不少见,而且其心血管死亡率高于症状性房颤患者。研究中,无症状性房颤患者约占28.6%。与症状性房颤患者相比,无症状性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更高,左心房前后径更大,入院心率更慢,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国指南不限制胆固醇摄入,不是颠覆性的观念
这段时间,胆固醇有点“火”。起因是美国发布的新版健康饮食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不再限制美国人的胆固醇摄入量。而在2010年美国公布的上一版膳食指南中,建议胆固醇日摄入量应在300mg以内。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10:06
0000日本研究提示,一夜不睡,糖尿病风险就会增加
近期,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即便区区一夜不睡,肝脏产生葡萄糖以及处理胰岛素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因而患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人员指出,既往研究提示,睡眠剥夺与进食增多、运动减少等有关,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但糖耐量异常到底是受进食量或能量消耗影响还是睡眠剥夺所致,目前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