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研究称(近半数心梗患者无症状,心原性死亡风险增3倍)
研究者介绍说,由于没有症状,患者多发生了心梗而浑然不觉,只有在接受心电图检查才被发现。
研究显示,有40%冠心病相关心脏猝死,之前已发生无症状心梗。
此外,无症状心梗患者之前有异常心电图表现比例较没有无症状心梗者略高,前者有2/3,后者为55.4%。
结果发现,在8.9年的中位随访期间,317人(3.3%)发生无症状心梗,386人(4.1%)发生有症状心梗。
来源:
而近期JAMA子刊上一项芬兰研究对5869例患者进行的尸检结果再次证实无症状心梗的危害严重。
无症状心梗患者多为男性、老年人,有更高的心脏重量。此外,与没有无症状性心梗患者相比,无症状心梗患者的心脏猝死多发于体力活动时(18.2% vs 12.4%)。
研究者发现,74.8%的心脏猝死病因为冠心病,这些冠心病患者中有71.2%之前未确诊;而无冠心病史的心脏猝死患者中有42.4%被检出无症状心梗。
[3] Previous silent MI often found at autopsy in sudden cardiac death. Medicalxpress. JULY 29, 2019.
这里的无症状心梗事件定义为基线时并无心梗记录,但在之后3次随访中出现有心电图依据的新发心梗。
[2]Turkbey EB, Nacif MS, Guo M, 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Myocardial Scarin a US Cohort. JAMA, 2015, 314(18):1945-54.
而对于这些心上之“伤”,仅有1.7%通过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判断曾发生心肌梗死,剩下的6.2%无论是心电图还是临床,都没有任何表现。
心梗有时会悄然来袭。发表于Circulation上的一项纳入9498位中年人随访9年的研究结果究显示,有半数心梗并无症状,而且更“要命”。
此外,这种无症状心梗虽在男性多见,但在女性却死亡率更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Nearly half of all heart attacks may be 'silent’. Heart, May 16, 2016.
无症状心梗占到了全部心梗的45%,且增加3倍的心原性死亡风险,和34%的全因死亡风险。
JAMA上发表的MESA研究的一项分析也显示,中老年人群有7.9%的人心脏有瘢痕,表明曾发生过心肌梗死。
研究者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来明确如何识别和预防无症状心梗引起的心脏猝死。
心脏再生研究或有新方向!一种热带鱼可修复受损心肌
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致死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心肌受损后会出现液体潴留和瘢痕形成,从而阻碍心脏正常收缩,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如果瘢痕扩大,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心脏再生就成为心血管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但迄今也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应用β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者,尤需防暑!耶鲁大学研究
空气污染和寒冷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热的天气也会这样。近日耶鲁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是救命药物,而在炎热夏天服用会适得其反,即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研究纳入2001~2014年天气炎热月份(5月至9月)发生的2494例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9 08:20:11
0000Circulation 子刊主编Harlan Krumholz:若有一小时拯救地球,我用59 分钟思考
如何发表高水平科研文章是现今科研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位发表过95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医学院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QualityandOutcomes》杂志主编HarlanKrumholz教授对此显然非常有发言权。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5:25:12
0000PURE研究全球疾病死亡新趋势:低中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高,或与医疗质量及医疗可及性不够有关
在ESC2019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PURE研究揭示全球疾病死亡新趋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是首位死因,而富裕国家,癌症死亡却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两倍。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SalimYusuf教授指出,贫穷国家心血管死亡率较高,不是由于风险因素负担较高所致,而可能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可及性不够等其他原因所致。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30:31
0000中国疾控中心研究表明,南方城市、老年人和男士受PM2.5影响更大
近年来,PM2.5(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国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锐明等对石家庄、哈尔滨、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7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后证实,PM2.5短期污染显著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研究发现,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广州效应最强,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心血管病日死亡率增加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