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美研究发现,癌症早期可能就已有癌细胞转移)
研究者指出,并非所有的结直肠癌都会发生转移,只有“天生就是坏蛋”的癌细胞才具有这种特性,这些癌细胞在原发肿瘤部位累积了多个驱动基因突变,包括KRAS、TP53、SMAD4、PTPRT、AMER1、TCF7L2等基因。
来源: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结果尚需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他们发现,特定的基因突变组合对癌症转移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一种叫做PTPRT的基因突变与已经公认的结直肠癌驱动基因突变(APC、KRAS、TP53)同时出现的现象,几乎只发生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另外,TCF7L2和AMER1基因突变的组合也与癌症转移有关。
这意味着,在CT上看到的癌症转移部位其实在数年前就已经有癌细胞转移定植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然而,近期发表在Nature遗传学子刊上的一项美国研究提示,在结直肠癌被确诊前,可能就有癌细胞定植在原发肿瘤以外的其他部位了,说明癌细胞在癌症早期就可能发生转移了。
因此,该研究团队在一个包括2751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938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队列对上述发现进行了验证,表明早期的驱动基因可用来作为癌症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进一步研究显示,在81%的患者中,当原发肿瘤在临床上还不能被发现时(基本上大小不足0.01 cm3),转移灶就已经开始有癌细胞种植了。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结果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风险分层以及开发针对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准确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具有启示意义。
研究者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8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在原发肿瘤还不能被当今临床检查手段发现时,转移部位就有癌细胞种植了。
[1]Zheng Hu, et al. Quantitative evidence for early metastatic seed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Nature Genetics, 2019, 51: 1113-1122.DOI: 10.1038/s41588-019-0423-x
[2]medscape网站
研究人员利用2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活检标本,对原发肿瘤和相应转移部位(肝脏或大脑)的多个区域进行基因测序。他们发现,原发肿瘤和转移灶的基因组学差异很小,且已经公认的驱动基因很早就出现了,甚至可以在原发肿瘤刚刚发生以及早期生长时就出现。
据悉,该研究团队正探索其他癌症中是否也存在早期癌细胞转移定植的现象,包括乳腺癌和肺癌。
有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癌症出现明显的转移扩散之前,通过基因组学剖析原发肿瘤可区分发展较慢的肿瘤和侵袭性肿瘤,因为原发肿瘤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可预测是否存在转移,从而及时给予恰当的个体化治疗,从而使得发展缓慢的肿瘤不会过度治疗,而侵袭性肿瘤则可以尽早得到积极干预。、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癌细胞转移是发生在癌症中晚期的,一旦转移,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
【精彩病例】席汉氏综合征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席汉氏综合征是女性因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低血压休克导致肥大增生的垂体缺血坏死,从而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特征性表现为产后无乳、贫血,出现闭经、毛发脱落、性征退化、皮肤干燥、色素沉着、乏力和虚弱等症状。患者如果未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替代治疗,腺垂体功能急性丧失有致死的风险,幸存者需终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2:47:08
0000JAMA研究称,收缩压降低≤120 mmHg,可防人变傻
大脑是高血压的“靶子”,脑卒中、痴呆、脑损伤等都在列。之前,SPRINTMIND研究显示,对于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在平均3.2年将内,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或更低,可降低19%的轻度认知障碍风险,15%的全因痴呆风险。而近日,SPRINTMIND研究一项新结果又对上述作了脚注:强化降压,延缓白质病变积聚,从而减轻年龄相关的脑损伤。胆结石增加肝癌和胰腺癌风险!开滦研究近8万人研究
胆结石很常见,近日开滦研究近8万人的研究显示,胆结石病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研究显示,筛查检出的胆结石病增加128%的肝癌风险;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胆结石病增加116%的胰腺癌风险。研究还发现,在未校正模型中,胆囊切除术还增加19.2%的小肠癌风险,不过因病例数少,未行多因素分析。胆结石病为何会增加胃肠道癌风险?阜外医院研究:>80岁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前预防性IABP有助于预防严重事件
近期阜外医院张沛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80岁以上的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中,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减有助于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但对长期生存率影响不大。IAB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作者分析了99例>80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其中24例预防性植入了I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