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等领衔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称(中国仅四成NSTEMI患者接受冠脉血运重建,近四成院前延误超24小时)
该研究显示,38.1%的患者自症状发作后,院前延误超过24小时。
该研究覆盖全国107家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纳入10 26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在省级医院,分别有67.9%和58.9%的NSTEMI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和冠脉介入治疗。但到了县级医院,分别只有12.1%和10%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冠脉介入治疗。
指南建议,缺血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且血液动力学或电生理不稳定的NSTEMI患者,应进行急诊冠脉血运重建;血液动力学稳定的NSTEMI患者也应尽早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N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7%,平均住院10天。
研究者指出,我国NSTEMI患者患者中风险-治疗相悖、有创治疗严重延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说明我国NSTEMI患者治疗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然而,一半以上(53.3%)的极高危患者和61.7%的高危患者未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在这些患者中,31.7%为女性患者,35.5%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58.5%和8.1%。
近期,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组冷文修和杨跃进等分析了10 26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发现冠脉造影、冠脉血运重建等有创诊治手段的应用不足,而且治疗严重延误。
研究者还发现,女性、老年、高危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或血运重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高危和极高危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中冠脉血运重建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时机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分别为92.9%和92.1%。
即便在接受冠脉血运重建的患者中,仅77%的极高危患者接受急诊血运重建,只有16.2%的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血运重建,45.1%的高危患者在发病7天后才接受血运重建。
研究者发现,对于NSTEMI患者患者,冠脉血运重建均可将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67%。
在该研究中,根据最新指南,31.3%(3216例)的患者属于极高危患者,68.7%(7050例)为高危患者。
研究显示,仅45.6%的NSTEMI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40.9%接受冠脉血运重建,其中冠脉介入治疗占97.5%,心脏搭桥手术占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认为,要想改善我国NSTEMI患者患者的治疗,应区分需要有创治疗的高危患者、鼓励早期常规进行冠脉造影、加强县级和地市级医院的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来源:Wenxiu Leng, et al. Contemporary Invasive Management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indings from 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MI) Registry. Am Heart J, online 6 June 2019. https://
中年变胖,别埋怨“代谢慢”!Science杂志研究
人到中年,很多人在变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此前人们认为,中年人代谢变慢是发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8月13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年变胖有很多的原因,但“代谢慢”不太可能是其中之一。作者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中年时期变胖,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吃多了,而不是身体代谢变慢了。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6:02:00
0000新英格兰杂志:得流感后短期心梗风险增加6倍
流感远比人们想到的要可怕。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加拿大研究显示,得流感后短期心梗风险增加6倍。研究显示,老年人风险较高,而且感染流感病毒后一周内急性心梗入院风险陡增,尤其是前3天。表1罹患流感后不同时间段急性心梗入院风险此外,研究者发现,不同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均会增加急性心梗入院风险,只是流感病毒表现更“突出”,尤其是乙型流感病毒(表2)。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1:31:33
0000盛学者称,糖尿病患者介入后预防支架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一个区间内
装了支架后效果不错,冠心病患者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水平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牛铁生、杨天贵等研究显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还是很重要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率呈“J”型曲线,HbAlc控制在6.0%~7.0%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最低。而且不同HbAlc控制水平的患者再狭窄类型不同。辞牛迎虎不负韶华,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中国循环杂志》给您拜年
2022辞牛迎虎不负韶华,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中国循环杂志》全体工作人员给您拜年了!我们诚挚感谢一直支持杂志发展的来自全国的专家、作者和读者,祝祝愿各位虎年工作更上层楼,生活幸福如意!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领导下,在主编高润霖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循环杂志》锐意进取,无论是在杂志的影响力,还是在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1:11:41
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正常人左、右心室收缩显著差别,或致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不理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等研究提示,健康人群的左、右心室收缩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做功顺序,右心室始终在前。研究者发现,正常人群收缩期的心室机械做功中,并非总是左心室在前,也不是左、右心室高度同步,左心室射血先于右心室的比例占48.0%;右心室射血先于左心室占46.0%;6%的正常人左、右心室同时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