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颠覆认知(白肉多吃也不好,与红肉相似,也可升高坏胆固醇)
研究者发现,吃肉主要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大颗粒水平。但低密度脂蛋白小颗粒、中等颗粒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受蛋白来源影响,也就是说肉和植物蛋白对它们的影响差不多。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中的红肉不包括食草牛的牛肉或培根、腊肠等加工肉类,白肉不包括鱼肉。而植物蛋白饮食包括蔬菜、乳制品、豆类等。
不论吃肉还是吃植物蛋白饮食时,高饱和脂肪酸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大颗粒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低饱和脂肪酸组。
该研究纳入113位身体健康、年龄为21~65岁、体重指数20~35 kg/m2的人,按照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机分入高饱和脂肪酸组(61人)或低饱和脂肪酸组(52人),两个组均以随机顺序吃红肉、白肉、植物蛋白饮食各4周,这三种饮食在大量营养素方面无明显差别。
总之,该研究支持目前膳食指南中多吃蔬菜的建议,但基于对血脂的影响,通过优选白肉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并没有依据。
然而,近期美国加州儿童医院Oaklan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红肉和白肉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差不多。
这说明,在选择肉类时,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其所含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结果显示,不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还是低,吃红肉和白肉时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高于吃植物蛋白饮食时。而且,吃红肉和吃白肉时无明显差别。
既往研究表明,与猪、牛、羊肉等红肉相比,鱼肉、鸡肉等白肉相对健康一些。“白肉比红肉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指南也大多建议用适量白肉替代红肉。
来源:Nathalie Bergeron, et al. Effects of red meat, white meat, and nonmeat protein sources on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measures inthe context of low compared with high saturated fat inta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Clin Nutr, Published: 04 June 2019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如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评估心血管风险,可能会高估肉和饱和脂肪酸的心血管风险。
与植物蛋白饮食相比,不论是红肉还是白肉,吃多了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升高。当红肉和白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相等时,它们对胆固醇的影响是相似的。
他们认为,对红肉的限制不能只基于其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可能红肉有影响心血管的其他效应,包括红肉对肠道细菌代谢产物的影响、红肉中血红素铁增加心血管风险,等等,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全国高血压日盘点中国数据】2.45亿高血压,4.35亿高血压前期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数据。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2012~201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15岁或≥18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粗率分别为5.1%、7.7%、13.6%、17.6%和27.9%,总体呈上升趋势。杨进刚阜外2023-09-10 08:26:210000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研究称,≥75岁患者不停跳搭桥术也有较好疗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国栋等报道,即便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非体外循环)施行心脏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和较高的中远期生存率。该研究团队报告的23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44%(15例)。平均随访7.75年,121例随访生存者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9%、87.55%、85.31%、68.93%、56.70%。阜外研究:≥80岁心梗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
阜外医院张沛等通过对比≥80岁和<80岁这类患者进行研究显示,≥80岁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显示,≥80岁组术后1个月MACCE发生率为41.2%,显著高于<80岁组的24.5%,其中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9.8%vs0.8%)。没有症状,不应筛查维生素D缺乏!美国声明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表声明指出,目前证据不足以评估筛查无症状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利弊。声明强调,维生素D需要量可能因个体而异,目前没有一个血清维生素D水平临界点定义维生素D缺乏,也没有明确什么血清维生素D水平代表最佳状态或不缺乏。青岛学者称,<6月主动脉缩窄患儿不适于球囊扩张治疗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邸勇等本刊发文报告,对于6个月以下的主动脉缩窄婴幼儿,球囊扩张治疗效果差,建议用外科手术治疗此类患儿。作者指出,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对于是否适合婴幼儿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很多学者以为对于未曾外科手术治疗的局限性、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患儿球囊扩张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