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颠覆认知(白肉多吃也不好,与红肉相似,也可升高坏胆固醇)
这说明,在选择肉类时,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其所含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既往研究表明,与猪、牛、羊肉等红肉相比,鱼肉、鸡肉等白肉相对健康一些。“白肉比红肉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指南也大多建议用适量白肉替代红肉。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如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评估心血管风险,可能会高估肉和饱和脂肪酸的心血管风险。
他们认为,对红肉的限制不能只基于其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可能红肉有影响心血管的其他效应,包括红肉对肠道细菌代谢产物的影响、红肉中血红素铁增加心血管风险,等等,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结果显示,不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还是低,吃红肉和白肉时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高于吃植物蛋白饮食时。而且,吃红肉和吃白肉时无明显差别。
研究者发现,吃肉主要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大颗粒水平。但低密度脂蛋白小颗粒、中等颗粒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受蛋白来源影响,也就是说肉和植物蛋白对它们的影响差不多。
该研究纳入113位身体健康、年龄为21~65岁、体重指数20~35 kg/m2的人,按照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机分入高饱和脂肪酸组(61人)或低饱和脂肪酸组(52人),两个组均以随机顺序吃红肉、白肉、植物蛋白饮食各4周,这三种饮食在大量营养素方面无明显差别。
与植物蛋白饮食相比,不论是红肉还是白肉,吃多了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升高。当红肉和白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相等时,它们对胆固醇的影响是相似的。
不论吃肉还是吃植物蛋白饮食时,高饱和脂肪酸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大颗粒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低饱和脂肪酸组。
总之,该研究支持目前膳食指南中多吃蔬菜的建议,但基于对血脂的影响,通过优选白肉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并没有依据。
来源:Nathalie Bergeron, et al. Effects of red meat, white meat, and nonmeat protein sources on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measures inthe context of low compared with high saturated fat inta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Clin Nutr, Published: 04 June 2019
该研究中的红肉不包括食草牛的牛肉或培根、腊肠等加工肉类,白肉不包括鱼肉。而植物蛋白饮食包括蔬菜、乳制品、豆类等。
然而,近期美国加州儿童医院Oaklan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红肉和白肉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差不多。
阜外研究:切割球囊巧治分叉病变
冠脉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中的难点,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阜外医院吴永健、赵杰等研究发现,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研究者认为,这种策略不仅易化介入操作,减少支架置入,而且还可降低分支血管口部残余狭窄以及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临床上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分支血管口部存在病变时的一种理想选择。国人高尿酸血症十中有一!中国疾控中心研究
高尿酸血症会带来风险多多,比如引发痛风和肾损伤,还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挂钩。比如本刊一项Meta分析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呈剂量关系,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mg/dl,男性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4.8%,女性增加12.4%。当前,高尿酸血症在人群中流行状况如何?近日,中国疾控中心苏畅、胡浩杰等研究发现,国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低。医学生入门三堂课:你所学的,很多可能都不对
JAMA杂志心灵点滴栏目刊登了芝加哥大学医学部AdamS.Cifu对新入学的医学生的三堂课。第一课:医生认为最重要的事儿,对患者来说不一定最重要我曾经有一个很重的病人,对医生恨得要死,病情刚好一点,就要求出院,但这样的话,他肯定会活不了多长时间。我有一个三年级学生,与这个病人了聊了聊,病人在医院就住了几个星期,还制定了一项规范的长期管理方案,出院后又活了好几年。吃糖多,甩肉难!三项研究证实多吃糖有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吃得过多,身体会明显受损,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均会明显增加,还能导致人寿命缩短。近期,《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和《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先后发表的三项研究又揭示了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有害的新证据:导致脂肪过度堆积、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