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切割球囊巧治分叉病变)
研究者认为,这种策略不仅易化介入操作,减少支架置入,而且还可降低分支血管口部残余狭窄以及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临床上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分支血管口部存在病变时的一种理想选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冠脉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中的难点,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阜外医院吴永健、赵杰等研究发现,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如何保护分支血管是分叉病变处理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者介绍说,应用切割球囊引起血管内膜不规则撕裂、斑块移位和扩张部位夹层的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常规球囊。也有研究证实,切割球囊处理分叉病变较为理想。
在处理113例患者的121处分叉病变中,介入手术操作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11 处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夹层,其中5 处病变出现分支血流减慢,进行最终球囊对吻后血流恢复TIMI 3 级,无患者需要在分支血管补救性置入支架,平均随访9个月期间,仅有1 例患者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并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来源:赵杰, 吴永健, 钱杰, 等. 应用切割球囊联合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546-549.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该研究中的121 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左主干分叉病变19 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分叉病变52 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钝缘支分叉病变17处,右冠状动脉/ 后侧支或后降支分叉病变33 处。
此外,研究者指出,这种应用切割球囊先分别预扩张,再对主支血管置入支架的策略,能对分支血管提供较大程度的保护,减少分支血管口部受压甚至闭塞从而影响分支血管血流的情况发生。
0000
相关推荐
北大医院研究称,有危险因素者空腹血糖大于4.75 mmol/L与妊娠糖尿病危险升高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王晨发表研究发现,无论孕前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均随早孕期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尤以有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人群更显著。研究者还发现,年龄≥35岁、肥胖/超重以及糖尿病家族史与早孕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英国研究:部分慢阻肺患者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45%病情恶化风险
最近,一项来自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给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带来了好消息。研究显示,对于维生素D水平低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每日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45%的肺病加重风险。这里维生素D水平低,界定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nmol/L。此外,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nmol/L的慢阻肺患者,补充无效。美国研究称,每天吃点绿叶菜,可让大脑年轻11岁
年纪大了,往往大脑运转也迟缓了,有没有办法让大脑延缓衰老保持年轻,远离老年痴呆?近期发表在Neurology上的一项追踪10年的美国研究就显示,每天来一份绿叶菜,或能让大脑年轻11岁。研究者发现,与不怎么吃或很少吃绿叶蔬菜的老人相比,那些每天都来点绿叶菜的老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衰退得慢一些,其认知水平与比自己小11岁的人差不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用呼吸机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未能预防心血管事件
40%~6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除了能减少日间嗜睡等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症状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外,并不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往有随机对照及观察性研究发现CPAP能减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血管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1:55:16
0000我国四成男性死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上海仁济医院6万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者发表研究,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显著增加了男性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癌症死亡风险。据研究者估计,男性19%的死亡归因于吸烟,13%归因于活动少,11%归因于不健康饮食,5%归因于酗酒。研究数据显示,男性41%死亡、40%心血疾病和38%的癌症死亡归因于这四种不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