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姚焰等研综述(不可到达区起源室性心律失常该怎么办)
其次标测主动脉窦,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入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冠窦、右冠窦及两者交界处标测。随后将导管跨越主动脉瓣,标测左冠窦下方左心室心内膜或AMC。当上述部位未标测到激动很早的位点时,建议标测RVOT。
除此之外,姚焰团队发现左心室顶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消融“延迟效应”,即在心内膜侧或GCV 最早激动点谨慎消融,如有效则重复放电3 次左右,即使VAs 再发亦结束消融,68% 的术后即刻未成功的患者在术后3 个月随访时室性心律失常消失。
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或不成功,最后可考虑经心包穿刺途径消融。
阜外医院姚焰、赵明昊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指出,体表心电图可辅助病灶定位但常常存在偏差,深入理解解剖关系、系统而精确地标测,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冠状静脉窦、心内膜侧邻近部位、心包穿刺等为消融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但均应警惕冠脉损伤。
来源:赵明昊,姚焰.左心室顶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517.

首先在最早激动点消融,必要时再消融最佳起搏标测位点,因为两者常常不一致。如果在GCV/AIV 标测到最早激动点,可先于此处消融。
左心室顶部是指在心外膜近似扇形区域,尖部为左主干冠状动脉(冠脉)分叉处,两边分别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冠脉,以左主干分叉处至左前降支第一间隔支距离为半径所划的弧线构成了左心室顶部下缘(图1A)。
当GCV/AIV 消融不可行或不成功,或者间隔支静脉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时,在心内膜侧邻近部位消融很可能成功。
左心室顶部是左心室心外膜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好发部位之一,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毗邻冠状动脉,导管消融风险大、成功率低,是目前消融领域的难题。
标测第一步是仔细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心电图,根据上述标准判断可能的起源。首选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行激动标测。
电生理医师对于不可到达区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常常束手无策,应用上述所有消融方法的即刻成功率也不到一半,目前的主要策略是在GCV 或心内膜侧邻近部位消融,少数患者可尝试在交通支静脉消融。
心大静脉(GCV)远端和前室间静脉(AIV)近端走行其中,将该区域一分为二,上方区域因邻近冠脉,常被覆厚脂肪层,导管消融严重受限,被称作“不可到达区”,而下方或侧边区域行心外膜导管消融相对容易,被称作“可到达区”,实际上少数患者在“不可到达区”也能标测或消融。
北大研究称,女孩小时候挨饿长大后易高血脂,或与重男轻女有关,也可能是男孩都饿死了
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马军教授等研究发现,小时候经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的女性更容易患血脂异常。为何女性易患血脂异常呢?研究者指出是重男轻女测落后观念所致。男孩儿在饥荒年代吃的要比女孩儿好。研究入选了2752名45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幼儿时期遭遇饥荒年代,挨过饿。糖友该多吃豆制品!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豆制品干预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近期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新分析发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豆制品吃得多的人,心血管死亡尤其是因冠心病和急性心梗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大豆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豆制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用等渗对比剂,造影剂肾病可减少37%!阜外医院袁晋青等近万例冠脉介入患者分析
阜外医院袁晋青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与低渗对比剂相比,等渗对比剂组可降低冠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没有明显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等渗对比剂为碘克沙醇,渗透压为290mOsm/kg。低渗对比剂有多种类型,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碘氟醇、碘普胺,渗透压为600~800mOsm/kg。FDA: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或可增加心衰风险
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一直很火,但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示指出,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尤其对于已经罹患心脏病或肾病的患者。FDA表示,正在服用两种降糖药的患者未经医生允许不可随意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平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疲倦等心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ARB应成为首选,ACEI安全性堪忧!Circulation观点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目前均为一线降压药物。ARB常作为不能耐受ACEI时的选择。但ACEI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血管性水肿和干咳等,为什么还要首选呢?Circulation上一篇文章认为,许多医生觉得ACEI有心脏保护作用,首选给高血压患者处方ACEI,这其实是ACEI沾了先入为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