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岱团队公布BRIC(ACS研究,BARC,2的PCI出院后出血预后差,BRIC,ACS评分有助评估出血风险)
BRIC-ACS评分由此研究发展,其中包括女性、多支病变、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病史、应用替格瑞洛、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元素。
BRIC-ACS研究共连续入选了全国29家三甲医院2496例成功置入1个或多个药物洗脱支架的PCI患者,患者均在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
在大会现场报告BRIC-ACS研究的杨俊杰博士指出,对于PCI后接受双抗治疗的患者而言,出血是个重要问题,而在近几十年来,中国患者出血发生率大幅增加。
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后给予至少1年的双抗治疗,如何更好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出血风险?
研究显示,BRIC-ACS评分最高四分位者PCI出院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最低四分位者(17.3% vs 1.2%,Ptrend< 0.0001)。
此外,使用替格瑞洛较使用氯吡格雷出院后出血更为常见(8% vs 4.4%;aHR=2.05,95% CI: 1.17~3.6),不过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在MACE风险方面无差异(2% vs 3.4%;aHR=0.7,95% CI:0.25~1.93)。
该研究显示,在完成1年随访的2381例患者中,4.9%的患者PCI出院后出现出血,3.3%发生MACE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缺血性脑卒中以及紧急血运重建所构成的复合终点事件)。
此外,PCI出院后出血患者多年龄更大(63岁 vs 61岁),女性更多见(34.2% vs 23%)。
来源:Chen Y, Yin T, Xi S, et al. A risk score to predict postdischarge bleeding amo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RIC-ACS study.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9 May 21. doi: 10.1002/ccd.28325.
近日,在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年度科学会议(SCAI 2019)上,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等进行的BRIC-ACS研究显示,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BARC≥2的PCI出院后出血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较高相关,BRIC-ACS评分可助一臂之力。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而研究者发现,那些PCI出院后出血患者发生MACE事件风险高(7.7% vs 3.1%;aHR=2.59,95%CI:1.17~5.74)。
AHA关于活性氧/活性氮与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十大必知要点
近日,AHA发布了关于活性氧与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旨在为特殊的实验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声明中指出,目前,尚无结论性证据表明活性氧/活性氮与心血管病有关,精确检测体内的活性氧/活性氮对后续的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以下内容为本科学声明的科学要点:1自然界几乎所有真核细胞都能产生内源性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并且能自主调控体内这些活性物质的分化、迁移和代谢。JACC:防治血小板减少症的十大要点
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除了出血,临床医生最担心的就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了。近期JACC上一篇综述就对HIT进行详尽阐述,美国GeoffreyD.Barnes教授就此进行了总结。1.HIT是一种由普通肝素以及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且具有潜在致命性。HIT与更为严重的血栓形成有关。国内首例无创无辐射诊断微循环障碍!阜外医院赵世华团队揭示运动员胸闷之谜
2021年12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团队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肥厚型心肌病腺苷负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实现了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无创无辐射诊断。女性患者,25岁,曾作为职业运动员接受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屡次发生呼吸困难,临床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由于不能耐受高负荷运动,患者提前终止了运动员生涯。为进一步明确病情,遂到我院行心肌磁共振负荷灌注成像。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3:12:03
0008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该何去何从?高润霖、蒋雄京述评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血压达标率低是高血压治疗的最大挑战。当前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一直被给予厚望。近日,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蒋雄京教授在本刊撰写述评文章,指出去肾神经术可能并不适合所有高血压患者。近年来,有关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研究不断。通过器械的改进、患者的选择以及消融范围的优化,但是最终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