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杂志刊登胡盛寿院士团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精准分型研究(阜外分型,首次成为医学名词)
本研究也是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领域首次由中国团队独立提出的重磅发现,也说明来自中国的心肌病研究团队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该研究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6-I2M-1-015)资助。研究得到阜外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病理科与影像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作者认为,这四种亚型之间具有显著不同的遗传背景与临床病理特征,完美提出何种类型患者需要何种针对性治疗,有什么影像学特征,携带何种突变患者有何种预后等基本科学问题,为该疾病自然史描述及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新的见解
来源:
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精准分类
而且,在左心室的外层和内层均可见到纤维化。
第二类:常见室性心律失常,通常是进行性发展,中重度左心室功能障碍,心前区碎裂电位和低电压。
《欧洲心脏杂志》也曾撰文专题报道并高度评价该团队,认为该团队的人才结构、标本库及技术优势将为未来全球心肌病研究做出突破性工作。
图1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遗传-临床-影像-病理特征
心肌病“全景图”
基因突变主要为桥粒突变(PKP2,DSG2,DSC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了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
第三类:室性心律失常常见,通常是进行性发展,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常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
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欧洲心脏杂志》副主编、心肌病研究权威Firat Duru教授联合全球其他心肌病研究专家共同撰写的评论。
第一类:早年发病,常见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进行性右心室扩大(晚期左心室扩大),心前区碎裂电位,心血管事件多发。
自2015年以来,由胡盛寿院士提出心肌病“全景图”概念,主张多学科、全方位、多组学解析1-2种心肌病。
[2]Liang Chen, Jiangping Song, Xiao Chen, et al. A novel genotype-based clinico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of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disease progression. Eur Heart J, 03 April 2019. DOI: 10.1093/eurheartj/ehz172. 【点击可见原文】
述评文章将该分型命名为“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阜外分型(Fuwai Classification of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这是“阜外医院”首次作为医学名词出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亮、宋江平为第一作者,胡盛寿院士为通讯作者。
病理学:右心室前壁纤维脂肪浸润,左心室全层厚度间质纤维化,脂肪少。
研究通过描述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遗传、临床和病理特征,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的精准分型。
在胡盛寿院士指导下,在其团队Co-PI心肌病研究组组长宋江平副主任医师领导下,该心肌病研究团队在AC领域获得多项成果,发出多次中国原创声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ace、Int J Cardiol、Thromb Haemost等知名刊物上。
研究结果支持罹患该病患者常常存在病变进展,从心外膜到心内膜的脂肪浸润呈现波状进展。
[3]Firat Duru. The Cardiomyopathy Research Group at Fuwai Hospital. Eur Heart J, 2018, 39: 429-430.【点击可见原文】
他们认为该研究是目前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最全面,最有价值研究之一,为全球致心律失常心肌病同行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概念。
尽管在早期阶段左心室功能比较稳定,但该疾病可能从右心室病变逐步进展,并累及左心室,导致进行性心力衰竭,某些病例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
第四类:室性心律失常常见,通常为进行性发展,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左心房增大,常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
研究还发现,心前区QRS波电压预测右心室残留心肌,在验证队列中可有效预测的死亡和需要心脏移植。
病理学:右心室心外膜下纤维脂肪浸润(早期),透壁性(晚期),累及左心室后壁。
主要左心室受累,多为下壁,纤维脂肪浸润明显。该型未见变异。
病理学:双心室受累,有明显纤维脂肪浸润,常累及左心室下壁。
述评称,该研究为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中分析了6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病理解剖和基因过滤标准,结合现代化的数字病理及图像分割技术,进一步通过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结合遗传突变、临床病史、心电生理以及核磁共振特征构建了各个分型的遗传-临床-影像-病理特征,认为致心律失常心肌病可分为四类:
基因突变主要为桥粒突变(DSP)或非桥粒突变(PLN,CTNNA3)。
基因突变主要为非桥粒突变(LMNA,PLN,TMEM43,DES,CTNNA3)。
[1]Firat Duru, Richard N W Hauer. Multiple facets of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the Fuwai classification of a unique disease based on clinical features, histopathology, and genotype. Eur Heart J, 25 April 2019. DOI: 10.1093/eurheartj/ehz253.【点击可见原文】
手术室环境,伤了护士的“肺”!JAMA子刊研究
手术室不仅有干净整洁,还有手术烟雾和消毒剂。而近期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手术烟雾及消毒剂中,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的风险。研究显示,在考虑年龄、吸烟、体重指数等后,与无手术室工作者相比,在手术室工作15年及以上者增加了46%的慢阻肺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21 08:43:410000心衰患者要视烟草为大敌!中山大学附一院董吁钢等研究称:遇到二手烟,死亡风险增43%
对家人最好的关爱,就是戒烟了,尤其是家里有心脏病患者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心衰患者暴露在二手烟中,会增加43%的死亡风险。这是研究者在考虑了人口基线特征、社会经济地位以及药物治疗后的结果。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心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参加试验时合并症的情况,二手烟则会增加心衰患者47%的死亡风险。NEJM研究显示,忽胖忽瘦的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高
近期发表于NEnglJMed上一项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忽胖忽瘦可大大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6:15:440000有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应该吃的咸一点儿!JACC研究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曾被称为“烦躁的心”(irritableheart),多见于年轻女性,往往始于青少年时期。POTS特点是直立位时心率明显增加,常伴有一系列的症状,包括头晕、视野模糊、呼吸急促、心悸和劳累不耐,直立姿势时症状更严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定义为在没有立位低血压的情况下,从卧位站起时心率至少增加30次/min,并至少持续30min。阜外医院近4000例房缺封堵经验:8人发生心脏穿孔或磨蚀,1人死亡
阜外医院朱振辉、邢佳怡等采用超声心动图分析了近400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脱落、心脏穿孔/磨蚀,发生率极低但危害大,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和残余分流,发生率低且预后好。本组病例中,封堵器脱落发生率为0.2%。8例患者均急诊转外科修补治疗。心脏穿孔/磨蚀事件发生率为0.2%,共8例,其中主动脉窦-右心房瘘1例(0.03%),经皮封堵治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