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控制不好时应想到的10个问题
9.还有哪些必要的检查没有做?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若螺内酯效果明显,要警惕患者发生低血压,有时需调整其他药物的剂量,必要时需要行CT筛查有无肾上腺腺瘤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导致的高醛固酮血症。
3.是否做到了减肥和限盐?
测量:测量前休息10分钟;坐位测血压,注意袖带位置;至少测2次,相隔1~2分钟。
4.是否同时服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考虑家庭自测血压:建议患者在家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诊室血压的差别为10/5 mmHg。
7.是否需要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5.用药情况怎样?
来源:Br J Cardiol.2008,15:249
确保所有诊断和治疗都已达到最佳后,若血压仍不能很好控制,需与患者商议进一步检查,查找继发性高血压。
所有患者均应常规检查心电图,有左室肥厚的患者心血管危险高。若有资料提示肾脏不正常,应考虑做肾脏超声,以除外多囊肾和肾动脉狭窄,超声检查时见到一侧肾脏较小提示存在肾动脉狭窄。年轻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要除外外周血管疾病;服ACEI期间肾功能恶化,应怀疑肾动脉狭窄。年轻焦虑病人查尿中的尿香草基杏仁酸(VMA),除外嗜铬细胞瘤。
特殊问题: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如患者房颤时,自动血压计不准确,需用水银血压计。年龄>80岁和有些糖尿病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收缩压降低20 mmHg或有症状),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监测站立血压。
10.需要请哪个科室会诊?
根据英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高血压学会的推荐,年龄小于55岁的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单药控制不佳者可联用钙拮抗剂和/或利尿剂;年龄大于55岁者首选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单药控制不佳者可联用ACEI。联用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的患者仍不能满意控制血压,可加另一种利尿剂(如螺内酯)、α受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
与患者沟通,告知用药的必要性,要注意有些患者即使没有按时服药,也不如实报告。
对于疑难的病例,需要全面掌握资料。血脂、血糖、蛋白尿、24小时尿钠、电解质、估计eGFR、甲状腺和肝功能也很重要。
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可请肾科医生会诊。有脑卒中或其他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请神经科或血管科会诊。怀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请内分泌专业的医生协助解决问题。
一例患者往往存在多重危险因素,若血压不能满意控制的话,其他危险因素就更需要强化控制。已确诊心血管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其他措施必须到位。若心血管危险≥20%,应考虑他汀治疗。新NICE指南亦建议,年龄>74岁、吸烟及同时患高血压者也应服他汀。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复方口服避孕药通常引起血压升高。环孢霉素有升血压的作用,与相关学科的医生商量一下,看是否可以改用其他药物。可卡因和酗酒也有升压作用。
一般情况下,80%的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就能解决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的血压不能被很好控制,对于这些患者,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发表在英国心脏病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当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时,医生需考虑以下10个问题。
2.患者是否按时服药?
1.血压测量是否正确?
告诉患者,体重减轻10公斤,收缩压将降低10 mmHg(但要考虑患者的肥胖程度),鼓励他们坚持减肥。限盐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很多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也会因此更好。查24小时尿钠观察患者限盐情况。
8.是否做到了综合防治?
每处方一种新药时,告诉患者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可以不用停药,每次就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6.需要用螺内酯吗?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21%有醛固酮增高症,尤其是伴低血钾的患者。测定肾素/醛固酮比例有一定帮助,但很多医院没有条件,也有可能为假阴性结果。此时加用小剂量螺内酯(12.5mg)可能有效,阿米洛利(Amiloride)可能也有效。用药的患者需定期观察电解质,若有腹泻或脱水,应暂时停药。
欧洲心脏杂志: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的人要警惕心梗或猝死
“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发现,每天感到身心疲惫(Vitalexhaustion)的人发生心梗或猝死的危险较高,其预测急性心脏病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收缩压和吸烟等传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发现,对于男性,每天身心疲惫的人发生心梗或猝死的危险最高,第二位的是高血压;对于女性,排在第一位的是吸烟,第二位的是身心疲惫。身心疲惫是有定义的,并不是单纯感到累,包括慢性疲劳、易怒和沮丧。SGLT2i还能防房颤!中国学者Meta分析
目前,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被证实有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获益,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衰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研究表明,SGLT2i还有降压、减轻体重、降尿酸、保护肝脏等作用。近期,山西医科大学、北京燕化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提示,SGLT2i可能还有预防房颤/房扑的作用。该Meta分析纳入22项研究、共52951例2型糖尿病或心衰患者。美研究显示,个体化控制餐后血糖肠道菌群是个好靶点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之一就是餐后血糖较高,而餐后高血糖与心脑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癌症、老年认知功能损害、颈动脉内膜增厚等多种疾病独立相关。怎么更好控制餐后血糖?近日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有研究报道,每个人由于肠道菌群不一样,而对食物反应的餐后血糖有差异,就此可以根据这种反应来“量体裁衣”调节饮食来更好控制餐后血糖。美学者提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5条建议:>70岁者,若无心脑血管病,不建议吃阿司匹林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冠心病、做过支架、得过心梗、脑梗死或下肢动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对于一级预防,也就是没有心血管的人该不该吃阿司匹林,一直有争议。近期,《内科学年鉴》一篇文章给出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五条建议。作者指出,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病的人,阿司匹林的利弊仍很难平衡,主要是增加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医生应该考虑新的证据,比如ASPREE研究和ASEND研究。6点前吃晚餐,可改善糖脂代谢!日本研究
近日,一项日本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早点吃晚餐,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糖波动,以及次日早餐后的血脂代谢状况。这里的早点吃晚餐,是指晚6点。研究者在12位健康参与者中同晚上9点吃晚餐做了个对比。研究发现,就这么提前吃晚餐,在第二天,24小时血糖水平就较晚九点吃明显有所改善。图1晚6点和晚9点吃晚餐者三天内的血糖波动变化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7:50: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