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Watch,被指有炒作嫌疑,误报引起恐慌,漏报则会失去救治机会)
这些检出来的患者多为脑卒中或其他房颤并发症的低危人群,给予治疗的危害或会超过降低脑卒中风险的益处,比如采用抗凝药物而引发的出血,甚至是脑出血。
不过长期专注心血管领域的医学记者Larry Husten对Apple Watch泼了冷水,发文提醒大众:谨防Apple Watch心脏应用程序的炒作,该设备或弊大于利。
作者表示,大众对Apple Watch之类的高新技术总是充满热情,但是对其中浮出的复杂医疗问题却缺乏深思熟虑的想法。
而Apple Heart Study研究,由于没有独立监测那些Apple Watch没有上报房颤的患者,缺乏研究人群假阴性真实数据。
目前诊疗房颤都是通过体检或因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并如何治疗较为明确,而对于Apple Watch检出来的房颤患者,临床医生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还是个问题。
“Apple Watch”,为很多人所钟爱。新款Apple Watch更是被其运营总监杰夫·威廉姆斯称之为“终极的健康守护者”。
作者提醒要注意,Apple Heart Study研究并非医学研究的金标准随机对照研究,只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来了解Apple Watch心脏脉搏的监测是否可以识别房颤,因为无对照组,并不能说明没有佩戴Apple Watch的同样40万庞大人群的情况。
漏报会让一部分本来就有房颤的人,因为Apple Watch没“哔哔”,就轻松放过了因心悸或呼吸急促而就诊的想法或机会。
2018年9月,Apple Watch的心电图传感器和检测心律不齐的新软件的应用,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Apple Watch检出的房颤患者,在避免出血或导管消融等治疗发生的并发症的情况下,可有净获益。Apple Heart Study研究是不会提供此类证据的。
2019年3月,Apple Heart Study研究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19)年会引人瞩目:42万名用户中,长达8个月内2 161人(0.5%)收到不规则脉搏通知;在其中收到心电图补充件的用户中,34%被证实有房颤或房扑。
误报,则会引起本来心脏健康跳动者的恐慌,从而不必要地去就医,浪费医患时间,浪费医疗资源。毕竟医疗系统已经不堪负重了,这会给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制造出麻烦。
换个角度来看,即使Apple Watch确实精准,但能为大众健康谋取多大利益?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指出,在评估新药或新设备时,必须权衡利弊,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虽然Apple Watch可能其风险不是那么明显,但存在假阴性而发生漏报,或假阳性发生误报等。
即使Apple Watch救了18岁女孩的命,但以偏概全是不理性的。
作者指出,相关专家发现误报的数儿,远远超过了真实的报警。研究这个问题的心脏病专家,密歇根大学的Venkatesh Murthy曾告指出,在中青年Apple Watch用户中,超出90%的不规则心律报警是假警报!
作为医生,急于拥抱这些新技术,并期望应用健康大数据;作为Apple 公司等高新企业等也在推动这一事物。但不论如何,在缺乏任何确切证据表明Apple Watch可改善人群健康之前就大肆推广还是非常不合适的。
来源:LARRY HUSTEN. Beware the hype over the Apple Watch heart app. The device could do more harm than good. MARCH 15, 2019.
作者认为,40万人的Apple Heart Study研究只能属于新奇事件,而非严谨数据的来源。就像某人买彩票中奖,就不应该认为在彩票上花上薪水是个好主意。
这个牛也不纯是靠吹的:
作者指出,去年时分Apple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发推讲述了一个美丽事件:Apple Watch发现一位18岁女孩心率变快,并最终救了她一条命。而ACC2019发布Apple Heart Study研究后,Apple Watch更是炒作得厉害。
亚洲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亚洲心衰患者年龄低于美国,多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多合并危险因素,ICD应用不足
据纳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近7000多名心衰患者的亚洲心力衰竭注册登记(ASIAN-HF)研究数据,亚洲心衰患者一般较年轻,多存在危险因素。亚洲的心衰患者多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本注册登记研究中,亚洲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68岁,低于美国心衰患者(70~72岁)。若合并房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年死亡风险增66%!芬兰研究
房颤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近日,芬兰学者研究发现,入院和/或出院时有房颤/房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与窦律患者相比,这类患者的10年死亡率增加66%。研究连续纳入11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12导联心电图节律,入院和出院时窦律患者788例,入院和出院时房颤/房扑或阵发性房颤有245例。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发现,大颗粒HDL较少者易早发冠心病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研究发现,大颗粒HDL较少者早发冠心病风险较高。在这项研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偏胖者居多。而人越胖,大颗粒HDL就越少。年轻患者若发生冠心病往往预后较差,而血脂异常是其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临床上虽经降低LDL-C,升高HDL-C水平,剩余心血管风险仍较高,这使得脂蛋白亚组分逐渐受到关注。德国研究:心衰患者肠道菌群丰度较正常人降低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菌尤其肠道菌群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此前已有学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近期德国研究者发现,心衰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某些关键的肠道细菌菌群的表达下调。研究者认为,“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在心衰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肠道菌群改变到底是心衰所致的结果还是心衰的诱发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睡觉多动或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左室舒张功能!JAHA研究
JAHA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睡觉多动或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研究纳入452名平均年龄为59岁的至少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分析了近三年来的睡眠和心脏健康数据,测量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小血氧饱和度、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活动指数(睡眠期间的身体运动,睡眠质量差的一个指标)。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66人出现舒张功能障碍。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4:17: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