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Heart研究,中年男士静息心率超75次,分,过早死亡风险倍增)
但是这些发现具有临床意义,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静息心率的变化可能对预测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重要。
相比于心率低于55次/分的男性,静息心率高于55次/分的男性吸烟者居多,且体力活动更少,压力更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肥胖更多见。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此外,研究仅限于男性,参与者的年龄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因素。
他们的静息心率分四类:≤55次/分;56-65次/分;66-75次/分;>75次/分。

但静息心率>75次/分者的任何原因、心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死亡风险大约是静息心率≤55次/分者的两倍。
在为期21年的随访期间,最初的798名男性中,15%在71岁前死亡;28%患心血管疾病;14%患冠心病。
一项发表在《Open Heart》上的研究显示,中年时静息心率超75次/分与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死风险增加了一倍有关。
此外,静息心率每增加1次/分,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就增加3%,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增加1%,冠心病风险就增加2%。
研究发现,中年男性心率增加与未来11年内心脏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1993年至2003年,静息心率稳定者与在此期间静息心率增加者相比,未来11年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4%。
静息心率是指,当身体处于静息状态时,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这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心率越低,表明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静息心率为每分钟50-100次/分被认为在正常范围内。
研究者跟踪了1993-2003年期间心率的变化以及截至2014年心脏病/中风或其他任何疾病的治疗或死亡情况。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他们从普通人群中随机挑选了一组50岁以上的男性,1993年、1450人中有798人填写了有关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压力水平的调查问卷,他们接受了全面的体检,包括静息心率。
来源:Impact of changes in heart rate with age on all-cause death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50-year old men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pen Heart, DOI:10.1136/openhrt-2018-000856
青岛大学研究提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或可作为预测STEMI的新指标
临床上有约1/4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发病症状不典型,有没有什么新手段帮助从中将其甄别出来?众所周知,在急性心梗发作时,血小板和白细胞在其中也很“忙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任法新、董海秋等研究发现,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尤其是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的升高,或可作为预测STEMI的新指标。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中国等多国学者汇总分析:导管消融可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预后
关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近期,由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针对随机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提示,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策略,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减少再住院,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阜外医院吴永健等研究称: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采用过渡性手段处理
阜外医院吴永健、王墨扬等研究提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而且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上夜班,升血压!河北医大二院崔炜等12.2万名护士调查
3月14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崔炜等发表的一项覆盖近12.2万名女护士的研究提示,上夜班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而且,上夜班频率和年龄对高血压风险有叠加影响,上夜班越频繁,年龄越大,高血压风险越高。该研究显示,与近半年没上夜班的护士相比,平均每个月上>5~10个、>10个夜班的护士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11.2%和16%。有高血压,心率65~79最好!孙宁玲等多中心研究
12月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等发表的一项纳入近万例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或可用来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心率为72时,风险最低。该研究发现,当高血压患者心率<65以及≥80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男士以及≥65岁的老年人风险尤其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2 08:25:5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