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称(左室舒张功能与海拔有关)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居住地海拔的增加(3000~3500m,25.97%;3500~4000m,36.15%;≥4000 m,41.13%),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增加。
该研究首次报告了代谢危险因素聚集与高海拔地区人群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进一步分析显示,1、2和3~5个危险因素聚集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分别增加45%、1.68倍及1.9倍。
研究发现,35~45岁中年亚组或海拔4000米以上的居住亚组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与代谢风险因子聚类数呈显著线性关系。
本研究中的1963人居住在中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度>3000 米。
然而,居住海拔高度对代谢危险因素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没有显著影响。
此外,研究发现,高海拔是高海拔地区居民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为34.39%。男性(37.05%)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于女性(32.53%)。
来源:Congyi Zheng, et al.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Middle-Aged Chinese Liv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J Am Heart Assoc. 2019;8: e01045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还发现,腹部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风险贡献最大。
此外,海拔3000~3500米(参考)相比,居住在3500~4000米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增加83%,居住≥4000 m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增加2.82倍。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表明,对于中国高原地区人群,代谢危险因素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代谢危险因素越多、居住地的海拔越高,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越大。
海拔超1500米,右心开始增大!阜外医院研究
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心脏结构和大小一样吗?近日,阜外医院王浩、孟庆龙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单广良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同一海拔的人其心脏结构满足常规变化规律,但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心脏结构与大小还是有所差异。研究者强调,在北方地区中高、高海拔地区,就可能需要开始考虑海拔因素对心脏结构的影响。久坐折寿,“三高”患者尤甚!日本研究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久坐不动有很多健康危害,包括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风险。6月14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久坐不动会折寿,尤其是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分析显示,久坐时间每增加2小时,所有人中死亡风险增加15.3%;没有“三高”、仅有高血压、仅有高脂血症、仅有糖尿病的人中,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2.5%、20.2%、17.6%、27.2%。阜外医院应用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经验
阜外医院柳志红、唐毅等发表研究称,心肺运动试验能有效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西地那非治疗疗效并指导用药。本研究中,与健康人相比,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用氧能力(峰值氧耗量、峰值氧脉搏)以及通气效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钟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明显下降。而西地那非治疗新诊断的肺动脉高压8个月后,患者用氧能力以及通气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心功能分级、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也得到改善。韩雅玲等:吸烟者心梗时罪犯血管病变长而复杂
即使都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也是不一样的。靶血管病变长(病变>25mm)的患者都有哪些特征?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陶杰等研究发现,这些STEMI长病变患者病变复杂,介入时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个数、总长度增加,而且吸烟者居多。研究者认为,该研究提示吸烟可能是造成STEMI患者靶血管病变长以及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难度的危险因素之一。心血管病患者不论年龄多大,戒烟都能减少疾病复发
一项针对SMART研究的最新分析提示,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不论发病时年龄多大,戒烟总有获益,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研究者指出,与针对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措施相比,戒烟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风险,因此应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一个关键目标。分析显示,7.4年随访期间,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后戒烟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比继续吸烟者分别降低34%和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