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外出就餐率持续攀升,为肥胖/超重一大主因
近年来,国人对于外出就餐习以为常。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学者分析发现,从2004年至2011年的7年期间,我国城市居民的外出就餐率由16.03%上升到18.30%,农村居民由6.05%上升到11.09%。
而且在此期间,城市居民外出就餐率始终高于农村居民,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缩小。

从饮食结构来看,在2011年,城乡居民外出就餐时对蔬菜、红肉、家禽、水产品的摄入无差异。
2004~2011年,城乡居民谷物摄入均下降,蛋奶摄入均增加,红肉摄入保持稳定。
但农村居民的谷物摄入量显著高于城市。农村居民的鸡蛋和牛奶摄入量约占城市居民摄入量的一半。
城市居民外出就餐时的蔬菜和白肉(包括家禽和水产品)数量也有所增加。
此外,外出就餐与在家吃饭相比,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谷物和蔬菜消费显著减少,肉类消费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同时,研究者发现,自以来,中国成年人的平均BMI由2004年的23.39 kg/m2显著增加到2011年的24.26 kg/m2,这与外出就餐频率的增加是平行的。
虽然农村居民平均BMI低于城市居民,但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至2011年,农村平均BMI也达24.26 kg/m2。
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外出就餐频率对中国城市居民BM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出就餐频率增加一次则BMI增加约0.03 kg/m2。
而外出就餐频率与农村居民BMI没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由城乡居民劳动强度的差异造成的。
研究者还发现,年龄与BMI的关系为倒U形关系。而且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男性均比女性胖。
此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注重提高营养意识和健康知识,这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风险。
吸烟反而会降低居民的BMI,而饮酒增加了居民超重/肥胖的风险。
而且比较富裕的人的饮食更会多样性,这也有利于控制体重。
研究者表示,当今,外出就餐不可避免,但是为了防治肥胖/超重,建议选择更健康的食物,而且应该鼓励人们做更多的体育活动。
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人群活动量减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预计将来会蔓延到中国农村。
来源:Zeng Q, Zeng Y.Eating out and getting fa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ppetite. 2018,120:409-415. doi: 10.1016/j.appet.2017.09.027.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期吃葵花籽油和鱼油能致脂肪肝?
一项由多国科研人员开展的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葵花籽油和鱼油会对肝脏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最终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人员利用大鼠模型,分析长期摄入初榨橄榄油、葵花籽油和鱼油对肝脏的影响。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鼠肝脏中脂肪蓄积增多;摄入不同的油时,脂肪蓄积的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称,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远期事件没有关系
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已成为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其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不良缺血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显示,肥胖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要好于非肥胖者,此种现象也被称为“肥胖悖论”,这可能与超重和肥胖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减弱相关,但也有研究者发现体重对于血小板反应性无明显影响。腰越粗,血压越高!南京学者研究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腹型肥胖(腰粗)与心血管病和死亡密切相关。近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祥清等对2007-2018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腰越粗的人,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年轻人风险更高。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腰围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评估与脂肪分布相关的心脏代谢风险时,不论体重指数如何,都要测量腰围。【ACC心电图每周一练】48岁男性因倦怠、气促、心悸入院
48岁中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减病史,和左心功能不全因倦怠、气促、心悸就诊。入院时ECG检查结果如下图: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心房颤动B室性期前收缩C左前分支传导阻滞D右束支传导阻滞E侧壁心肌缺血FA,C,以及DGA,B,以及EACC网站显示美国医生的答案选择情况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1:05:12
0002高血压管理,要考虑生命长度!王继光等Hypertension研究称:中青年降压治疗获益更大
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6:16: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