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病学会(抑郁和冠心病,声明,建议冠心病患者筛查抑郁,怀疑者应转专科治疗)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关于抑郁和冠心病立场文件,指出15~3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抑郁,比普通人群高2~3倍。女性约为男性2倍,尤其是年轻女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总之,文件推荐:
总分大于25分:抑郁严重,必须看心理医生。

图1 冠心病患者中抑郁和胸痛的关系
总分10分~15分:有轻度情绪不良,要注意调节;
文件强调,识别和纠正抑郁是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可改善因素,临床医生应加强认识。

总分10分:很健康、无抑郁;
冠心病合并抑郁者常发生的气短和(或)胸痛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关,比其他传统危险因素预测性更强。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可能与抑郁和胸痛有共同的神经激素途径和遗传背景有关。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各种形式心理治疗、运动和压力管理等均可选择。
文件指出,对于繁忙的心脏科,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较为实用,有助于可靠筛查抑郁状况。
文件指出,尽管治疗抑郁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尚未证实,但对于严重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处理抑郁有助于促进患者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附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总分大于15分者:已有抑郁,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而且冠心病和抑郁存在恶性循环,冠心病患者中抑郁较常见,而抑郁者预后较差。
其中,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2. 对于怀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应该移交到专科医生诊疗。
1. 临床医生应该明了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的较高共患情况,争取对冠心病患者中筛查抑郁。
根据下表自我评估,共21题:
冠心病合并抑郁预后较差的潜在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其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炎症、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生活行为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等都交织其中。
4. 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多学科治疗必不可少。
3.可考虑运动和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
来源:Vaccarino V, Badimon L, Bremner JD, et al.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18 ESC position paper of the working group of coronary pathophysi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develop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ESC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Eur Heart J. 2019 Jan 28. doi: 10.1093/eurheartj/ehy913.
2018 ESC 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第九部分):心因性假性晕厥
9.心因性TLOC什么是心因性假性晕厥?心因性假性晕厥,或者说PPS,是医生用来描述你的症状的其中一种方式。让我们一个词一个词地看一下:“晕厥”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大脑暂时缺血导致丧失意识。举个例子,就像“普通晕厥”(或者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有人在看到血或者站立一段时间之后会晕倒。JACC:防治血小板减少症的十大要点
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除了出血,临床医生最担心的就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了。近期JACC上一篇综述就对HIT进行详尽阐述,美国GeoffreyD.Barnes教授就此进行了总结。1.HIT是一种由普通肝素以及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且具有潜在致命性。HIT与更为严重的血栓形成有关。肺好,心脏就好!苏州大学研究
苏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肺功能或可用来预测心脏代谢疾病和心脏代谢多发病;肺功能好的人,出现心脏代谢疾病的风险较低。研究者从英国生物数据库入选35余万例基线无心脏代谢疾病以及35034例有一种心脏代谢疾病的成年人,以用力肺活量(FVC)或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评估肺功能。中位随访11余年后,8.47%的人发生一种心脏代谢疾病,0.82%的人有心脏代谢多发病。阜外医院张浩文章被Lancet子刊封面推荐,先心病慈善救助应“善始还要善终”
近期,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子刊刊发了阜外医院张浩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如果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中国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死亡和再住院的风险明显升高。此文被列为当期“EditorChoice”,以“复杂先心病在中国“为题在封面推荐阅读。同期配发了来KatherineBrown教授的述评文章,指出“本研究是提示先心病外科术后一体化治疗必要性的重要文献”。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2:06
000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冠状动脉旋磨标签外规范使用较为安全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被称作介入治疗“最难攻陷的堡垒”,旋磨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局部结构和修饰斑块,从而提高介入成功率。但旋磨治疗在适应证标签外使用的安全性如何?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马玉良等进行的研究显示,标签外使用旋磨并未增加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其他严重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