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大夏云龙等称(室性早搏时间分布与心功能显著相关)
昼夜节律特点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相关,既往研究发现,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室颤前常伴迷走神经张力升高,而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这对治疗可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心房颤动除单纯的心率变化外,通过数学方法可衍生出反映变异性、无序性及昼夜节律性的指标,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可引起可逆性心肌病,但二者却并非一定互为因果,不同类型室早的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认为参与室早相关性心肌病因素包括:室早负荷、间位室早、心悸症状、QRS 宽度、心外膜起源室早等。
2 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节律指标
另外,节律特点还包括房颤心率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分析不仅包括单纯心率快慢的昼夜节律,还可对变异性及无序性参数本身进行昼夜节律分析,实现心率节律特点的深入剖析。
近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事件本身的节律特点同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且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心律失常的内在特征。
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虽同为房颤心律,心室应答率却存在明显波动性,个体差异明显。心室应答——心率的节律变化反映了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生理特性。
1 心房颤动节律指标
部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除 24 h 内存在时间分布差异外,同样具有季节特点。
反映房颤心率节律特点的指标包括心率的变异性和无序性两方面参数,通常利用 24 h 内每 20 min 的非重叠时段(即以 20 min 为单位,共计 72 个时段)内的心率特性计算分析得出。
但近期研究发现,室早频率变异性即室早负荷的时间分布与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相关性。
来源:孙源君,夏云龙
另外,有些疾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同时具有昼夜和季节节律特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等指出,心律失常事件的节律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表现,除自主神经张力等自身因素外,外界环境可能也参与其中,在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可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变异性可反映心率的离散程度,而无序性则指心率波动的不可预测程度,二者属于房颤心率变化特点的互补性参数。
研究发现,部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样存在时间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但关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相对简单,即收集事件发作时间,分时间段比较。
作者指出,室性心律失常中除早搏频率变异性指标对评估预后具指导意义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和季节分布特点也反映了自主神经及外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不同血压水平,首选运动方式不同!欧洲运动降压处方共识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2017年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缺乏身体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近日,欧洲心脏病预防协会(EAPC)和ESC高血压理事会发表了有关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共识文件,认为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降压确实有效,并提出根据血压水平,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降压。【查看全文】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2:00:31
0000病从口入!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不健康饮食最影响国人健康,高血压和吸烟分列二、三位
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点击下载全文】: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2016年,我国代谢、环境和行为三大类危险因素导致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达15562.9万人年,占总DALY数的44.8%。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8:48
0000降压、降脂,防国人心血管病意义最大!周脉耕、胡国清等预测研究
近日,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胡国清等预测,根据危险因素在1990~2015年的自然变化趋势,203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例数(612万例)和死亡率(428/10万)较2015年将分别增长59.92%和52.87%。舒张功能应纳入猝死风险评估!奥地利学者建议
近期一项奥地利学者长期观察性研究发现,不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还是>35%,存在舒张功能不全,死于心律失常风险高。研究者认为,舒张功能分级或有助于改善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危险分层。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舒张功能不全分为Ⅰ~Ⅲ级。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4:22:4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