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研究(手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栓风险也较高)
中位随访近4年,术后新发房颤患者中有13.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而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3%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本队列中,24.3%的术后新发房颤患者和41.3%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开始口服抗凝治疗,这使两组的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分别降低了48%和44%。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长期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相似(31.7/1000人年 vs 29.9/1000人年;HR = 0.95;95 CI,0.85-1.07)。
来源: Butt JH, et al.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Noncardiac Surgery. J Am Coll Cardiol. 2018; doi: 10.1016/j.jacc.2018.07.088.
JACC杂志上发表研究称,非心脏外科手术后新发房颤导致的长期血栓风险与非瓣膜性房颤相当。
术后新发房颤患者3830例与153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相匹配。
本研究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6048(0.4%)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新发房颤,最容易发生术后房颤的是胸肺、血管和腹部手术。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JACC发布类癌心脏病诊断管理共识:类癌是发生于胃肠道但累及全身多器官恶性程度低的肿瘤
目前国际上对类癌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几乎缺如,近期JACC上发布了一项由神经内分泌瘤和心脏病学专家等联合制定的类癌性心脏病诊断和管理的专家共识。什么是类癌?类癌在1808年就被首次描述,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胃肠道,但又涉及全身多数器官,生长较缓慢而恶性程度低的肿瘤。类癌综合征则是由于类癌细胞分泌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一组复杂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一家三口有房缺!山西学者摸藤发现先心病新突变位点
先心病的发生与环境、遗传等多因素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TBX20是T-b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属于TBX1亚家族,对心脏形态结构的形成和成熟心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0:21:53
0001上完厕所洗手:吹干更容易传播细菌
医院里,安装感应式自动干手器要比用纸巾擦手更卫生?英国利兹大学进行的研究对此说“不”。这项对三家医院的两个洗手间进行的研究显示,洗手后纸巾擦擦更卫生,而干手机却会传播细菌。目前官方意见建议将干手机安装在公共卫生间,不要安装在临床区域,但这也并非是考虑到交叉污染,而仅是因为干手机太吵有噪音。研究者指出,医院还是应该考虑到干手机带来的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为什么,纸巾能打败干手机?BMJ刊发六国饭菜研究:辣子鸡丁、毛血旺热量最高,驴肉火烧、香河肉饼也榜上有名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非常烧脑,独辟蹊径。研究比较了巴西、中国、芬兰、加纳、印度和美国6个国家的223种食物的热量。研究者发现,中国菜平均热量仅719kcal,而美国餐食热量达到1088kcal。中国快餐热量比美国低44%,餐馆食物热量比美国低21%。作者认为,这就是中国肥胖率远远低于美国的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47:42
0000浙医二院应用ICD一级预防扩心病猝死经验:三成患者有室颤或室速发作,均成功转复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原性猝死风险较高,猝死主要原因多数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弓旭东和蒋峻在本刊发文称,对于有适应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可有效预防心原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