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逞强,没训练者跑马会猝死!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40%心脏事件在新手身上发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跑马拉松(俗称跑马)、参加铁人三项运动或者参与一些其他的高强度运动训练。
2月26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对于不习惯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极限耐力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猝死、房颤或心脏病发作。
一项小规模研究表明,尽管参加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高强度运动的人中心脏猝死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较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参加马拉松的男士中心脏病发作或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说明这些高强度运动正吸引一些高风险人士参加。
该研究中女士仅占15%,参加高强度运动的女士出现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低于男士。
在参加马拉松的人中,大约40%的心脏事件发生在首次参与者中,可能与训练不充分或有潜在心脏疾病有关。
专家组还发现,一半的心脏事件发生在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最后一英里,因此建议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步伐,而不要冲刺。
在高海拔地区参赛时,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更高,但如果在参赛前至少有一天去适应高海拔,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就会降低。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风险。但经常参加大量高强度运动(比如每周跑60~80英里)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很高,几乎与平时久坐不动者一样,而后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最高的。
同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长期进行耐力运动还会导致主动脉扩张。
这项纳入442名资深运动员的研究显示,21%的运动员升主动脉至直径至少增至40 mm。
AHA科学声明撰写组主席Barry A. Franklin指出,运动是良药,毫无疑问中等或高强度运动有益于总体心血管健康。
但与药物一样,运动量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导致心脏事件,对于已有心脏病(包括已诊断或未发现的心脏病)但运动不足、身体不太健康的人来说,尤其有风险。
对于想积极加强运动的人,该科学声明建议,大多数人可从参加轻运动开始,然后逐渐改为中等或高强度运动。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胸闷或严重气短等症状,需要咨询医生。
Franklin表示,即便你上学时曾是一名运动员,你也需要积极开始运动,但是一定要缓慢增加运动强度。
该科学声明撰写组通过回顾分析300多项研究后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步行、快走、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的益处超过风险。
与不爱运动的人相比,经常运动的人,比如坚持规律步行的人,出现心脏病发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最高可降低50%。
该声明建议,已有心脏病的人在开始参加一项运动项目之前,要获得医生的允许。
对于当前不爱运动或久坐不动的人,该声明也建议,在参与任何一项费力的运动(例如铲雪或挥拍运动)前,应请医生检查身体。
要想完成一个健康的运动项目,专家组建议:
(1)在运动前热身,以缓慢的速度先试着参与这项运动(比如步行),让心率逐渐增快。
(2)在平整地面上步行6~8周,逐渐过渡到步行上坡、竞走、或参加强度更大的运动,前提是没有出现气短、头重脚轻、胸痛或胸闷等症状。
(3)逐渐延长运动时间,一开始增加5~10分钟,然后逐渐缓慢增至目标时间。
(4)当环境因素导致心脏所受压力增加,比如换到高湿度或高海拔地区时,要降低运动强度。
(5)运动后应通过缓慢步行的方式平静下来,让心率恢复正常。
(6)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头重脚轻、气短、胸痛或胸闷等心脏相关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学评估。
来源:
[1]Exercise-Related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tential Deleterious Adaptations Following Long-Term Exercise Training: Placing the Risks Into Perspective–An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26 Feb 2020
[2]Association of Ascending Aortic Dilatation and Long-term Endurance Exercise Among Older Masters-Level Athletes.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6, 2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我国2/3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有待改善!中国7万居民分析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生命八要素”包括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8项心血管健康指标。根据这8个要素进行评分,80~100分表明心血管健康程度高,50~79分为中等,0~49分则为程度低。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青年高血压转归! 阜外医院宋雷等联合北航团队研究:夜间血氧、大内皮素和四肢血压或为新预测因素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晟瀚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杂志在线发表研究,应用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青年高血压数据建模预测高血压相关终点事件并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证实了机器学习在年轻高血压预后精准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有望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工具。该研究纳入508例因高血压住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4~39岁高血压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57:05
0000阜外医院肾动脉介入治疗经验:肾动脉与主动脉夹角与并发症有关
阜外医院蒋雄京、刘杰等研究提示,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肾动脉开口明显向上和肾下腹主动脉迂曲,均会增加手术的操作难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者回顾性分析接受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单侧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根据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开口的不同成角分为3组:即91~120°者20例,61~90°者125例,30~60°者37例。阜外研究:入院时血压压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影响吗?
一个入院时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如何?近期阜外医院袁晋青、刘越等研究显示,入院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与收缩压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比,收缩压升高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比例高、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坚持42天,每日早餐前吃10 g杏仁,能降13%~16%尿酸水平
生活条件好了,尿酸高的人也多了,而血尿酸升高,也不同程度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不过近期发表于NutrJ上的一项研究倒是带来一则好消息:每日早餐前吃10g杏仁,坚持42天,就能降低13%~16%的血尿酸水平。再多吃天,还有惊喜。而且,这项研究还显示,美国大杏仁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