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刊发心血管健康系列(首期关注饮食,健康饮食有十个原则)
2 水果和蔬菜有益
9 含糖饮料要少喝

7 加工肉和红肉不宜多吃
喜欢喝咖啡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每天喝3~5杯者风险降低最多,风险可降低11%。
[2] Edward Yu,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by Diet Modification JACC Health Promotion Series. 2018, 72: 914-926.
目前的指南推荐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和豆类;适度摄入低脂乳品和海鲜,少食加工肉类、含糖饮料、精制谷物以及盐。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补充剂可能有用,但是不能代替饮食。
JACC发表心血管健康系列主题文章,文章指出,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幼儿时期开始。因此,从小开始灌输健康生活理念对于维持终身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应从政策的多个层面着手来改善饮食质量,包括税收、加大健康食品生产、制定食品营销法规,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职场环境以及举办健康教育活动。
水果和蔬菜中的各种植物化学物质和微量营养素如叶酸、钾、纤维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对身体有益。
对于心血管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在25~50岁的年龄范围是通过无创影像学技术评估亚临床疾病的最好机会。
JACC系列文章共包括8个主题,涉及营养与饮食、健康体重、锻炼和身体活动、无烟草、血压、胆固醇、血糖以及心理健康。这些主题均基于迄今为止最新的证据全面、系统的方式解决4个问题。
4 提倡吃全谷物食品
5 富含长链ω-3脂肪酸的海鱼
酒精与心血管风险呈U型相关。戒酒者和重度饮酒者与适量度饮酒者相比风险增加。适量饮酒已被证明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脂联素,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茶与心血管病风险发病率负相关。茶类黄酮,特别是黄酮醇,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相关。
近年来,美国的饮食质量有很大改善,逐步摆脱了反式脂肪酸,实践证明基于证据的公共政策有助于减少CVD风险。
8 适量饮酒
当前的预防工作应侧重于推广更好的整体饮食习惯,同时针对不同个体制定相应的策略。
导致一个人不健康饮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认知度不足,缺乏可用性,高成本,时间稀缺、社会和文化因素,市场上的劣质食品以及口味需求。
6 坚果和豆类
已经证明,摄入加工肉(即汉堡、热狗和熟食肉)与心血管病的风险呈强相关。未加工的红肉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卫生专业人员在促进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预防上责任重大,他们应精通基本营养知识以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健康饮食模式。
10 喝咖啡和茶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坚果和豆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纤维、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成分,对身体有益。
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病呈剂量依赖相关,与体重增加有关,这是因为喝甜饮料的人不会减少饭量。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1 保持热量平衡
来源:[1] Justine Varieur Turco, et 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Promotion:An Issue That Can No Longer Wait. JACC, 2018, 72:908-913.
芬兰一项研究入选了3 596名儿童青少年(3~18岁)并随访了31年,评估血压、血脂、体重指数和吸烟情况,发现中年时的认知功能与成年人危险因素的暴露无关,而与儿童青少年期间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累积负担关系更密切。
3 炸薯条不易多吃
第一个主题涉及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首先要保持热量平衡。大量已发表的报告支持限制热量对心脏有益,特别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糖和炎症。
由于淀粉含量高,土豆受到质疑,油炸薯条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风险的风险增加有关。
健康饮食的有十个原则:
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可以改善人群长期饮食习惯。
全谷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有关,而精制碳水化合物有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趋势。
文章指出,健康饮食是最直接的、且负担得起的可取途径。政府应重视心血管健康问题并制定政策创造一个健康的食物环境。
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依从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旧可以抵消冠状动脉疾病的遗传风险增加。
海鱼富含长链ω-3脂肪酸,可以减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炎症、血压、并有利于改变脂质谱。一项meta分析表明,每天多吃鱼15克,可降低4%的冠心病死亡风险。
中国饮食严重“高钠低钾”:人均每天10克盐,钾摄入量不足推荐量一半
低钠高钾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成人年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5克,钾摄入量应≥3.5克,儿童每天的食盐和钾摄入量需根据其能量需求和年龄而定。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Meta分析显示,过去40年期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食盐摄入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限的两倍。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0:35:21
0000慢性心衰加重,β阻滞剂该不该停?其他药该怎么用?中国专家共识
近期,中国慢性心衰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共识详细阐述了慢性心衰加重的定义、诊断与评估、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慢性心衰加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慢性心衰加重,是指慢性心衰患者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1、临床表现,包括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如呼吸困难、疲乏、腹胀、纳差、肺部啰音、水肿)再次出现或加重。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7:17:46
0000阜外医院称,睡觉打鼾,让心梗风险增加77%
安静地睡觉,不仅是不妨碍别人的“美德”,更是一种健康。之前阜外医院李卫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都鼾声大作的人,与安静睡觉的人相比,心梗可能性会增加77%。而且研究还发现,每周睡觉时打鼾多于3次的人,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是睡觉安静者的2.7倍。男士们和年轻人的心肌梗死风险更高。上述结果是通过对比观察2909位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和2947位无心血管疾病者所发现的。美国研究称,孕前和孕早期血压升高与反复流产有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尤妮斯甘乃迪施莱佛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孕前以及孕早期血压升高与反复流产有关。研究人员发现,舒张压每增加10mmHg,流产风险增加18%;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流产风险增加17%。调整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吸烟、距上次流产的时间后,结果仍是如此。孕前血压与受孕不相关。有心梗病史,中风后病情较重!王拥军等90万患者研究
10月6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莫大鹏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得过心梗的人,得了中风后病情往往较重,院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推翻了既往一些研究者的错误观念,即既往有心梗的病人由于很好地控制了高风险以及接受了二级预防措施,其发生脑梗风险以及发生缺血性中风后的严重程度均要低于其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