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开展心衰认证工作(让心衰患者更有质量地生活)
“1个标准”就是中国心力衰竭中心认证标准;“2个实施”是指实施“中国心力衰竭中心”认证和评估体系,实施线上和线下全方位继续教育平台;“3个结合”,即结合数据库反馈给予中心建议意见,结合理论和临床病例实践授课,结合学会力量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中国心力衰竭管理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AHA introduces heart failure certification program. AHA. August 2, 2018.
认证计划要求各单位积极参与AHA发起的医院为基础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同时收集认证措施相关数据,通过医院和心脏科的协作为门诊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达到认证计划的标准要求。
据悉,该认证计划主要基于最新的心力衰竭临床实践指南,申请认证的医院必须积极参与AHA发起的“跟着指南走—心力衰竭 ”(Get with the guidelines—Heart Failure,GWTG-HF)注册登记。
心力衰竭认证中心的条件要求更高,要求全面达标,评审的标准与病例数、BNP使用率、超声使用率、药物治疗含β受体阻滞剂、ACEI使用率等因素有关,目前亦有54家医院通过专家评审。心力衰竭中心的建设非常有利于加强心力衰竭病人的防控,最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
这也是由AHA发起的三个“跟着指南走 ”项目之一,其他还有冠心病和脑卒中两项“Get The Guide-Heart Failure”项目。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与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联盟已启动了中国心力衰竭中心建设和认证项目,其核心内容和特点是“1个标准,2个实施,3个结合”。
“这项认证,最重要的是去推动全国范围心力衰竭医疗水平的提高。”AHA“跟着指南走 ”的主席Clyde Yancy表示。
有100家以上医院符合心力衰竭建设中心标准,其中71家已获得批准,进入心力衰竭中心建设单位。
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组长、北杨杰孚教授介绍,目前心力衰竭中心认证工作在全国各地进展顺利,各大医院积极参与,已有300多家医院报名申请加入,90%是三级甲等医院。
如何让心力衰竭患者更有质量生活,也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联合委员会推出医院认证计划,以期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质量和临床专归。
心力衰竭认证计划主要促进心力衰竭管理,包括标准的医疗管理方法;遵循指南开展诊疗工作;在保护患者权利和隐私的条件下,使用安全及时的系统来分享患者信息;全面的绩效工作改进;支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心力衰竭的5年生存率堪比恶性肿瘤。怎么改善心力衰竭的治疗状况?
CSPPT研究最新分析:血压波动增加中风危险,偶发高血压也不能轻易放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者通过对CSPPT研究2万余高血压患者随访数据分析发现,随诊间收缩压波动是高血压患者首次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且独立于平均收缩压。研究显示,随诊次数越多,其收缩压波动对之后卒中预测越有价值,不过多于10次,预测价值似乎不太明显;随诊间收缩压波动越大,卒中风险越高。图16次随访间收缩压波动情况五分位数相对应的卒中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7 12:11:13
0000INTERHEART亚组研究:生气加劳累在1小时内增3倍心梗风险
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INTERHEART亚组研究再次强调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显示,在生气或者情绪不好的1个小时内,会增加双倍的心梗风险,这同进行一场重体力活动的效果是相似的。如果情绪既差,还要做重体力活动,就会在1小时内增加3倍的心梗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独立于年纪大、吸烟、肥胖、有无高血压或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健康饮食可防心脏病!美国近21万人追踪32年
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0:38
0000偏头痛女士,高血压风险增29%!美国研究
女性偏头痛比较常见。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患有偏头痛的女性绝经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9%。这项研究纳入56202名女性,在更年期开始时没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其中46659名女性从未患过偏头痛,9543例女性曾患过偏头痛。20年的随访,每2至3年进行一次健康调查。研究期间,共有12501名女性患上高血压,其中9401例没有偏头痛的女性和3100例偏头痛的女性。没有症状,不应筛查维生素D缺乏!美国声明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表声明指出,目前证据不足以评估筛查无症状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利弊。声明强调,维生素D需要量可能因个体而异,目前没有一个血清维生素D水平临界点定义维生素D缺乏,也没有明确什么血清维生素D水平代表最佳状态或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