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15分钟,就活动3分钟!改善血糖有小妙招
久坐是很多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项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每坐15分钟缓慢步行3分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这项研究共纳入12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体重指数30.2 kg/m2。参与者于试验两个阶段,在静坐的7小时时完成了以下3种情况中的两种:
每6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
结果显示,与坐7小时,每1小时走3分钟的情况相比,每15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的空腹血糖和黎明现象持续时间降低。
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但在黎明前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
与每30分钟起来慢走3分钟相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黎明现象程度较低。
而且每15分钟走3分钟时夜间血糖波动也小。不过3种情况平均血糖水平无变化。
来源:Diabet Med, 2019, 36(3): 376-38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1
相关推荐
肥胖儿童8岁即有心脏病迹象
肥胖已成为一种罪过,AHA年会上壁报的一项报道表明,肥胖儿童8岁即可在影像学上可见心脏病端倪。研究者表示,虽然儿童肥胖较为流行,但这项研究结果还是令人惊讶的,“8岁就有心脏病迹象,这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地应对儿童肥胖。”研究者说。研究者通过应用磁共振检查比较20位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发现,肥胖儿童可增加27%的左室心肌质量和12%的心肌厚度。JAMA杂志54国家调查:约30%住院医师抑郁
之前,JAMA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28.8%的住院医抑郁或有抑郁症状。这项荟萃分析共纳入54项研究中的17560位住院医师,其中35项来自北美,9项来自亚洲,5项来自欧洲,4研究来自南美洲,1项来自非洲。研究中,住院医师抑郁已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研究类型,也超越了各型各色的医学继续培养模式、超越了手术与非手术科室——经过两两对比均无显著差异。Framingham研究新发现:每九个男士一生中就有一人发生心原性猝死
近期,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学者在JAHA杂志发表文章称首次建立了终身心原性猝死风险的评估方法。据他们预测,男性的心原性猝死的终身(85岁)风险约为10.9%,即约9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而且多发生在70岁之前。而女性心原性猝死的终身风险仅为2.8%,即约30个人中就会有1人发生心原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