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病例(13岁女孩严重心衰伴间歇性跛行,找到病因后竟然能治愈)
鉴于患者胸腹主动脉极重度狭窄接近闭塞,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危及生命,经会诊决定抗炎基础上尽早行胸主动脉球囊成形术。术中出现轻微降主动脉局部夹层(图1B),术后收缩压压差由99 mmHg 降至29 mmHg。
患者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双下肢疼痛较前加重,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
该患者以间歇性跛行起病,临床注意监测四肢血压。发现血压不对称或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时,需行主动脉CT 明确有无狭窄、闭塞等血管病变,警惕大动脉炎 可能,并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相鉴别。
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90 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这是一例13 岁女孩,因“间歇性跛行1 年,加重伴胸憋、气短半年”入院。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心脏结构及功能逐渐恢复、NT-proBNP、血沉及血压恢复正常,提示球囊成形术有助于以后负荷增大为特征的TA 并发心力衰竭的近期预后,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同时,予强的松20 mg qd 口服,症状无明显改善,曾发生一过性急性左心衰竭。
实验室检查: NT-proBNP 20 822 pg/ml,血沉23 mm/h。
图注:1A:术前 CT 示降主动脉 - 腹主动脉上段极重度狭窄(箭头所指);1B:术中夹层(箭头所指);1C:术后 6 个月 CT 示主动脉狭窄明显改善,夹层消失
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22%,肺动脉收缩压约71 mmHg。
外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讨论

来源:范泸韵,张慧敏,马文君, 等. 儿童大动脉炎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719.
查体:双上肢脉搏不对称,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CT扫描结果显示降主动脉远段- 腹主动脉上段管腔极重度狭窄几近闭塞、左颈总动脉近段重度狭窄、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闭塞。
本例患者为女性,以间歇性跛行为特征,影像学提示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狭窄或闭塞病变,符合儿童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入院后,查四肢血压示右上肢血压138/98 mmHg,左上肢血压110/100 mmHg,双下肢血压测不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大,射血分数为 29%,肺动脉收缩压达102 mmHg。
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四肢血压示右上臂血压125/62 mmHg,右下肢血压77/46 mmHg,左上臂血压94/58 mmHg,左下肢血压78/47 mmHg。查NT-proBNP 2 633 pg/ml,血沉8 mm/h。
继续口服激素、抗心力衰竭、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术后6 个月随诊,患者体重增加10 kg,无不适,复查CT 示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上段狭窄较前明显改善、局部夹层消失,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为 33 mm,左心室内径为47 mm,射血分数为54%,NT-proBNP 及血沉正常。
诊断:大动脉炎,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Ⅳ级。
此外,患者激素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仍未缓解,出现一过性急性心力衰竭。为挽救生命,本病例首次在抗炎治疗基础上,于大动脉炎活动期行胸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阜外医院28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报告:心律失常对预后有影响吗?
阜外医院乔树宾、罗晓亮等研究显示,心律失常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且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纳入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83例中,103例(36.4%)合并心律失常,其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26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成功随诊,98例合并心律失常,合并心律失常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律失常者(18.37%vs5.85%)。不推荐用手表测血压!欧洲高血压学会声明
欧洲高血压学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新声明指出,无袖带血压测量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前景广阔的领域,包括基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袖珍设备或其他类型设备中嵌入传感器、信号处理和算法来估计血压,但由于这些新设备的准确性尚未得到验证,目前不适合临床使用以及家用。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4:57:04
0001预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ATRIA评分或更优
CHA2DS2-VASc和CHADS2是我们熟知的用来预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分工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者研究分析指出ATRIA(AnticoagulationandRiskFactorsinAtrialFibrillation)评分预测房颤患者卒中低风险的效能优于CHA2DS2-VASc和CHADS2评分。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00:41
0000全球首例球囊肺动脉成形术中保护!欧洲心脏杂志刊登阜外医院华潞等研究
2020年9月3日,阜外医院血栓中心华潞教授团队和结构中心闫朝武教授共同完成全球首例联合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了术中脱落的碎渣,可流向并堵塞远端肺循环,可能引起术后再灌注肺水肿并发症和/或影响远期疗效。该技术于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心血管亮点栏目。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3:12:20
0000美研究:老年痴呆症可“潜伏”34年
老年痴呆症,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过去11年间,从死亡数变化来看,阿尔兹海默病增长了57.8%,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近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一个人有老年痴呆症症状前34年,大脑就有了变化。研究显示,一个人老年痴呆症症状出现前11~15年就出现了认知障碍迹象,这些微小变化在认知测试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