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亚洲科研专题(韩国科研,砸钱,最多,中国科研人员最多)
中国科研人员最多,但地区分布密度最低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在哪个国家,都是焦点中的焦点。近期,Nature杂志就对亚洲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状况关注了一把。

专题显示,在亚洲诸国和不同地区中,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对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投资迅速增长。

不过就女性参与科研的角度而言,马来西亚女研究员最多,借用联合国的评价就是“引领了女性参与科学研究”。

来源:Richard Van Noorden. Sciencein East Asia — by the numbers. Nature. 27 JUNE 2018.
韩国: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在科研“砸钱”最多的国家
2017年Scopus数据库显示,韩国科研文章发表飙升到65000篇,不过还是落后于中日。中国大陆地区发表了414000多篇科研文章,日本发表了89000篇文章。台湾地区有所萎缩。
中国大陆地区发表414000多篇论文
中国大陆:科研所用商业投资居多,投资基础研究较少
中美日三国,科研资金来自商业者居多,砸钱最多的韩国和发展较快的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如此。不过其中投入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比例较低。

科研文章引用影响力:中国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从科研文章的平均学术影响力来讲,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已领先美国和英国,也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原因之一是全球科研合作化程度较高所致。

尤其是韩国,在科研很下血本,投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4%来进行科研。这与以色列堪称并驾齐驱。
中日本韩国的科研人数最多,但从研究人员密度来讲,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脱颖而出。
0000
相关推荐
饱和脂肪,不是恶魔!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文章
“饮食心脏假说”最早于1939年由穆勒提出,他认为,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导致血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增加冠心病风险。几十年来,饱和脂肪酸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传统观点根深蒂固。近日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吃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事件或死亡不相关。这无疑直接驳斥了“饮食心脏假说”。研究者认为,没有科学依据将饱和脂肪酸妖魔化为心血管病的原因,也不支持少吃饱和脂肪酸酸的饮食建议。喝白水,可治肥胖!?有趣的小鼠研究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小鼠研究中发现,果糖可刺激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从而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而水能通过抑制这种激素的生成而预防和缓解代谢综合征。杨进刚阜外2023-09-12 09:06:05
0000疑难病例讨论:猝死的17岁少年
有些疾病少见而深刻,总会让临床医生终生难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爱东、颜建龙等遇见的是一例17岁猝死少年。患者在校时,因“意识障碍、心肺复苏术后3h余”入院。既往体质差,活动耐力差,有晕厥病史。BMJ刊登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女性和老人最不耐受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污染每年可防30万人过早死亡
近期,BMJ杂志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对全国38个大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PM10)的研究,发现PM10浓度升高可增加心肺疾病死亡风险,此外对于女性和60岁以上老人风险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