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者(优化生物可吸收支架使用,可预防支架内血栓)
最后严格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推荐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至少维持 6 个月的 DAPT,但也有专家根据TROFI II 等研究结果强调,应至少持续 12 个月 DAPT。
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替格瑞洛等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那些无法严格坚持 DAPT 的患者,则不建议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
此外,多个专家共识指出应充分发挥血管内超声、OCT 等在精准评估病变、选择合适器械、判断置入效果(膨胀、贴壁、有无断裂、血管壁损伤 )中的优势,指导 BRS 用于介入手术。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作为PCI史上第四次变革,有望克服金属药物洗脱支架诸多不足,但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发现BRS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上怎么做好预防和处理?
IT-DISAPPEARS研究中,97.9% 和 96.8% 患者进行了病变预处理和后扩张操作,结果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达到了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相当的低值(0.6%)。
作者指出,目前,尚无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的治疗共识。对于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处理,大多可通过血栓抽吸或球囊扩张的方式尽快恢复血流灌注。对于术中生物可吸收支架断裂或出现冠状动脉夹层,补救性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是较好的选择。
首先,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的患者必须经过严格的病变准备和充分后扩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生物可吸收支架与现有药物洗脱支架的置入方法并不相同,优化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对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意义重大。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张瑶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永翔等就此在本刊进行了阐述。
其次,生物可吸收支架叠置具有促血栓作用,故应尽量减少 BRS 叠置的长度,以 1mm为佳。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但鉴于每位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的不同,故需考虑“个体化”的原则,最终的治疗方案应综合影像学发现和临床情况来定。
来源:朱永翔, 蔡金赞, 朱灏. 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及处理.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296-297.
同时,也期待随着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研发更薄、支撑力更强的 BRS,推出更规范的操作原则,使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提升健康素养!欧洲发布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患者版
8月26日,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首个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患者版本露面。这份指南围绕了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如何判断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如何改变生活习惯以降低风险,以及根据当前风险水平对应地可能需要哪些治疗。指南指出:1.无论风险如何,每个人均应远离烟草,遵循有关营养、体重管理和身体活动的建议,并控制血压。加强降压和限盐,理想情况下全球可减少1.3亿人死亡!Nature子刊研究
据推算,目前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但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多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控制率仅9.7%~16.8%。表中国不同研究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全球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比较差,大约仅2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良好控制。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3:46:35
0001武阳丰等研究发现:发病前用抗血小板药、β阻滞剂、ACEI/ARB及他汀四种药物的急性冠心病患者预后较好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等对近1.5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ACEI/ARB及他汀四种药物,有助于减轻ACS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死亡风险,但我国住院ACS患者有六成发病前未预防性用药。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1:36:31
0001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行栓塞术治疗!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创新技术
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醛固酮腺瘤的方法。阜外医院蒋雄京、董徽等研究发现,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效、可行,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蒋雄京等对41例伴高血压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39例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