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刘梅林等报告全国多中心研究(老年人50,mg阿司匹林也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安全性好)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和100 mg/d两组(7.95% vs 3.36% vs 3.87%)。
研究者介绍说,多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与剂量存在量效关系。而增龄是服用阿司匹林出血的危险因素。他们课题组既往研究显示,年龄≥80岁高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将阿司匹林由100 mg/d 更换至40 mg/d 后仍可明显抑制AA-Ag,而不良反应减少。
就出血风险而言,均为轻微出血,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组更为多见,为6.23%,而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和100 mg/d两组分别为2.33%和3.0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 60 岁、经临床评估需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 194 例,随机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和100 mg/d,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和100 mg/d,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均能有效抑制AA-Ag,而且,平均治疗14天后,效果相似。
来源:陈夏欢,刘梅林,秦名芳,等.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和短期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457-462.
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陈夏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 60 岁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50 mg/d 及100 mg/d 均可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短期安全性较好,其中肠溶缓释剂型不良反应更低。
研究者建议,老年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应个体化,对于高出血风险的个体应慎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必要时应使用低于75 mg/d 并监测出血倾向和AA-Ag 等指导调整剂量。
较多老年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但又担心出血风险。如何平衡老年人心血管获益以及出血风险,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是临床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在平均随访28天期间,整体受试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出血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
高润霖院士述评中国冠心病防治之路:预防、规范、急救和基于互联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重要环节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首要致死原因,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沉重,据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在本刊2017年第一期杂志上,主编高润霖院士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冠心病负担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出路。我国冠心病疾病负担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7:52:44
0000计算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也可识别心肌缺血!北研究
冠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衍生指标,同时采集实时主动脉压力,诊断准确度也已得到证实。北艾虎等在150例冠心病患者中验证了caFFR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价指标。caFFR在灰区的诊断价值良好,同时具有较高的测量可重复性。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9:30:47
0000我国1/4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近期,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学者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30年,我国≥15岁居民,2型糖尿病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疾病负担构成比为26%左右。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疾病负担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高的影响最明显。同时,该研究还发现,男性和高龄人群是通过饮食干预来防控2型糖尿病的重点人群。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3:32
0000重庆儿童医院528例心脏手术节约用血经验:综合策略可实现0输血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在本刊报告称,对于体重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合适的先心病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舒张性心衰或许该分三型!美学者建议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也称舒张性心衰。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网上年会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兹分校学者认为将舒张性心衰“揉碎了”分分型,或更有助于指导治疗。研究者通过对216位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事后分析,并根据机器学习技术对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生化检查等进行识别并最终定义了舒张性心衰的3种表型:A型、B型和C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