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蒋雄京等18年2906例患者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已成肾动脉狭窄主要病因
肾动脉狭窄常常“假装”是高血压,对肾脏和心脑血管造成严重危害。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肾动脉狭窄?20年前和如今病因有何变迁?
阜外医院蒋雄京团队通过分析该中心18年2906例患者的资料回答了上述问题。据悉,这项研究也是当前该领域样本量最大的研究了。
他们发现,18年来,导致肾动脉狭窄主要的还是“老三样”: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分别占比82.4%、11.9%和4.3%,余者1.4%为其他病因,如血栓形成、解剖异常等;但这“老三样”18年来占比变迁却较大。
研究显示,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从1999-2000年的50%逐渐增加到2015-2016年的85%;多发性大动脉炎在整体病因占比逐步降低,从31%降低到10%;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占比变化不是很大,波动在2.9%~6.5%。

注:AS:动脉粥样硬化;TA:多发性大动脉炎;FMD: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图1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而且这三种病因的变化趋势,在肾动脉狭窄患者中,不论≤40岁还是>40岁,不论男或女,均是如此。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更老,肾功能更差,体重指数更大,舒张压更低。
具体到不同年龄患者组,>40岁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占比从早期的70%渐增到近些年的97%,而多发大动脉炎则从25%跌落到1%。
≤40岁者,早期多发性大动脉炎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其主要病因,但随时间转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渐增占比达10%,男性尤为显著。
研究者指出,对于≤40岁的男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不能忽视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那些吸烟、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其他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者。

图2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男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40岁女性患者则18年来病因变化不大,还是主打多发性大动脉炎。但在>40岁的女性,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逐增。

图3 1999-2016年阜外医院收治的女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病因变化趋势
国内其他研究也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国人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了。研究者指出,这种病因变迁或与国人生活方式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相关。
至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病因逐渐减少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近些年来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多发性大动脉炎尽早得以改善,不像过去医疗条件差拖到晚期。
与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病因相比,有相同有相异。
相关研究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其次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占比逐增,到本世纪始约为90%。
这项研究分析了1999-01至2016-12在阜外医院确诊的290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37.8%是女性。肾动脉狭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
来源:Xiong HL, et al. Time trends regarding the etiology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18 years' experience from the China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Clin Hypertens. 2018; 1–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2018 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与2018ESC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对应的在线临床实践指导,包括名词解释,分类、病理生理、流行病学、预后、生活质量和费用,初步评估,短暂意识丧失的病史要点,颈动脉窦按摩,直立倾斜试验,自主神经功能的基础检测,植入式循环记录仪,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心因性短暂意识丧失及晕厥单元中护士职责。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下面将分别给大家介绍。【原文下载】1.名词解释免疫应答率100%!陈薇院士团队柳叶刀报告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5月22日,军事医学研究所陈薇院士等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10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接种疫苗后28天全部产生了明显的细胞免疫反应。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9:06:10
0000孕妇轻度高血压,降压安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危及母胎生命的疾病。妊娠期治疗轻度慢性高血压(140~160/90~105mmHg)的益处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因为担心积极降压带来的胎盘灌注压降低可能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死亡意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提示,对于患有轻度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妊娠结局更好。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0:07:09
0000减肥可防关节炎!美国研究
根据《2015年中国骨关节炎防治认知白皮书》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该病。我国骨关节炎的发病约占总人口的10%,约1亿人。近期,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减肥可以降低患关节炎的风险,而且减肥要趁早。丹麦研究称: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升高6倍
丹麦的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比遗传易患糖尿病或不良健康习惯更为严重。具体来说,对于50多岁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肥胖的话,未来10年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6倍,远远高于不良生活方式(与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不运动)带来的风险或遗传倾向。重要的是,研究显示,生活方式不良和肥胖的人无论其遗传风险如何,都有更大的风险发生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