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国家居民,更要少坐、多动!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JAMA心脏病学子刊研究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久坐不动是心血管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坐着的时间越长,风险越高。但大部分证据来源于高收入国家。
6月15日,阜外医院李卫、李思冬等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基于PURE研究全球21个中、高、低收入国家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久坐时间越长,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且这种关联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更明显。
作者强调,这说明,减少静坐不动的时间,增加身体活动,可能是减轻全球早死和心血管病负担的重要策略之一。
该研究于2003年1月1日起纳入105 677名35~70岁的成年人,随访至2021年8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1.1年。采用国际身体活动调查问卷评估每日静坐时间。
入选居民平均年龄为50.4岁,58.6%为女士。随访期间,6233人死亡,5695人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2349例心梗、2966例中风、671例心衰、1792例心血管死亡。
分析显示,与每天坐4小时以下的人相比,每天坐≥8小时的人发生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9%、20%、21%。
按照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每天坐≥8小时,HR=1.08)相比,每天静坐时间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在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更明显(每天坐≥8小时,HR=1.29)。
进一步分析显示,与每天坐4小时以下、身体活动量较高的人相比,每天坐≥8小时的人不论身体活动量多大,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增幅为17%~50%,而随着运动量增加,风险有所降低。
来源:Li S, Lear S,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2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心脏搭桥,用多支动脉桥较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6月14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针对动脉血运重建试验(ART)的事后分析提示,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与采用单支动脉桥相比,采用多支动脉桥可显著降低术后10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获益尤其明显。不过,采用多支动脉桥的患者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需要依赖胰岛素的患者。该分析共纳入3020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其中23.7%有糖尿病。美国颁布新版糖尿病诊疗标准:不推荐常规行冠脉检查,多数人需用他汀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今天颁布了2018年糖尿病诊疗标准,对于心血管病方面的防治做出了如下建议:血脂管理1、他汀治疗基本上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应用他汀治疗。如果已经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高强度他汀治疗。年轻人为何得冠心病?阜外医院研究揭示,不同大小脂蛋白颗粒作用不同
年轻人为什么会得冠心病?肥胖、吸烟、高血压、有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各种传统危险因素自然是脱不了干系,但老年冠心病患者也有这些危险因素,到底还有什么在搞事情?近期,阜外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李建军等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颗粒挖掘出新内容。欧洲研究:硝苯地平60 mg/d或增加心脏骤停风险
在近期召开的2019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年会上公布的欧洲心脏骤停网络(ESCAPE-NET)最新分析结果提示,硝苯地平以较高剂量(60mg/d)应用时,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风险升高,但同类药物氨氯地平没有这种风险。Circulation刊发南昌大学二院洪葵团队研究,揭秘心律失常分子遗传新机制
近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他们在我国汉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锚蛋白-B(由ANK2基因编码)错义突变p.Q1283H,而携带这种突变基因时,在应激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但美托洛尔或氟卡尼可有效抑制这种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