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事都没意思(要警惕心脏病)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很容易理解,一个人的看法会影响其行动。比如,悲观或干什么都没意思的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活动就多,体力活动就增加,进而得病风险就高。
研究明确发现,活着没意思、悲观和社会孤立与心血管病有关。
幸福是从奋斗中来。其实,健康也是。
任务堆满桌,不知从哪开始,干活缺乏激情,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过这类情况。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还有,孤独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高3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达到正常人的2倍。
但如果长期干事缺乏激情,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千万不可大意。
易经有句话说的好,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这其实也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
活着没意思就容易放弃运动,倾向于摄取更多脂肪和糖分、烟酒,衰老得快,人体免疫力下降。
还有研究发现,有些患心脏病的人感觉干什么都没意思,是因为大脑动脉有狭窄,血流减少,以至于行动缓慢。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有研究发现,与有明确生活目标人相比,生活没有目标的人的死亡率高50%。
0000
相关推荐
预测肺动脉高压恶化,有新指标!阜外医院研究
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逄坤静、胡文文等发现,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两个左心指标——左心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比值(LVEDd/RVOT-prox),可以良好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恶化风险。临床恶化情况包括:全因死亡、肺移植、因肺动脉高压恶化再住院、肺动脉高压治疗升级(增加口服靶向药物种类或增加剂量或增加皮下或静脉注射靶向药物)。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研究称,≥75岁患者不停跳搭桥术也有较好疗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国栋等报道,即便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非体外循环)施行心脏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和较高的中远期生存率。该研究团队报告的23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44%(15例)。平均随访7.75年,121例随访生存者术后1、3、5、8、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9%、87.55%、85.31%、68.93%、56.70%。张健:三成扩心病超声指标可恢复
阜外医院张健、邹长虹等对46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发现,约30%患者超声指标恢复,其长期预后优于未恢复患者。恢复患者恢复后继续随访2年时约16%患者超声指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