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学者发现(慢阻肺患者起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30天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研究者提醒,COPD在启动长效β2受体阻滞剂或者长效毒蕈碱拮抗剂治疗的30天,临床医生应警惕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症状。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导致的心血管病风险不受患者基线心血管病状态的影响。
在用药30天后,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的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减弱。
研究纳入了40岁及以上,1年内进行了两次门诊或一次住院治疗的28万例COPD患者。2年内有37719名被诊断为严重心血管病。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来源:Meng-Ting Wang, et al.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Risk With Inhaled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online January 2, 2018.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7720.
我国台湾学者发现,COPD患者在起始应用长效β2受体阻滞剂或者长效毒蕈碱拮抗剂的30天内,其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大约增加50%。
数据显示,长效β2受体阻滞剂、长效毒蕈碱拮抗剂分别使心血管病风险增加50%和52%。两者联合应用,则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倍多。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Meta分析: 短信、电话、可穿戴传感器等移动医疗手段有助于血压管理
近年来,移动医疗成为医疗新趋势。有专家认为,移动医疗是撬动医疗服务的重要支点。不断有证据显示,移动医疗可为传统医疗提供给力“助攻”效果。7月22日,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研究团队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在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在需要接受降压治疗的成年患者中,互动式移动医疗干预有助于改善血压控制,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获益更大。动脉硬化,增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山东学者Meta分析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动脉血液搏动从心脏射向外周的速度,较快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管硬化有关。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项Meta分析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且增快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作者表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其无创、简单和临床资料丰富,与传统危险因素相比,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7:52:12
0000有氧运动,能防房颤发作!澳大利亚研究
2021年ESC科学年会上发表的ACTIVE-AF研究表明,6个月的运动有助于房颤患者维持正常心律,而且房颤的心悸、呼吸急促和疲劳等症状也有所减轻。研究者表示,运动可在不需要手术干预或持续用药的情况下保持房颤患者的正常心律。运动计划包括有监督运动和居家有氧运动,纳入120例症状性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危险因素悖论”不存在! BMC Medicine刊登阜外医院杨跃进等CAMI研究新分析
众所周知,在普通人群中,危险因素越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但近年来,包括JAMA、Lancet和欧洲心脏杂志一些主流杂志刊登研究发现,大约有两成急性心梗患者没有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而这些研究显示,没有危险因素的心梗患者预后反而较差。杨进刚阜外2023-09-28 09:00:1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