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壁心梗合并右室梗死,死亡风险是否更高?CAMI研究新分析
阜外医院杨跃进、高晓津、胡梦巾等进行的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对于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合并右室梗死增加了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而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无影响。
研究纳入9308例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其中1745例(18.75%)合并右室梗死。
随访2年时,伴右室梗死的下壁心梗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25.6% vs. 22.0%;校正HR=1.17)、血运重建风险(10.3% vs. 8.1%;校正HR=1.23)、大出血风险(4.6% vs. 2.7%;调整后HR=1.56)均升高。
研究发现,对于及时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合并右室梗死不增加全因死亡,而对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合并右室梗死增加了全因死亡率(20.3% vs. 15.7%;HR=1.34)。
因此,研究者强调,早期识别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及时再灌注,可改善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梗死患者的预后。
来源: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y Investigators. Long-term outcomes in inferi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 J Cardiol. 2022 Jan 5.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0001
相关推荐
安贞医院学者称: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切除术中远期效果更胜消融术一筹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哪种治疗手段中远期效果更好?近日,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阮燕萍等进行的研究带来了答案:两种治疗手段均可有效降低远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情况,但室间隔切除术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低。中位随访386天,与术前相比,室间隔切除术组术后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明显下降。抗癌心血管毒性有新定义,血压>130/80为异常!国际共识
12月14日,国际心脏肿瘤学会(IC-OS)发布共识声明,对抗癌治疗过程中五类最常见的心血管毒性事件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包括心功能异常、心衰、心肌炎、血管毒性、高血压、心律失常/QTc间期延长。心功能异常和心衰定义:与抗癌治疗相关的心功能异常或心脏结构受损;可无症状,也可有心衰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的心衰症状以及容量超负荷和(或)灌注不足的体征。认知障碍让心衰雪上加霜!瑞典研究
瑞典一项新研究显示,存在认知障碍的心衰患者预后较差,再住院风险增加16%,死亡风险增加34%。这项研究观察了281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4岁,女性32%。其中80例在测试中表现出认知障碍。然而,他们中只有四个人之前知道自己存在认知能力受损。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28个月。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认知测试。研究者发现,在测试中表现较差的患者预后较差。青少年有诱因静脉栓塞抗凝,6周足矣!JAMA研究
JAMA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显示,对于21岁以下有诱因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基于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抗凝6周不比3个月抗凝效果差。研究纳入在五个国家的42个中心的417例21岁以下的急性有诱因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的最常见因素是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近期的创伤或手术。中国200万对夫妻研究:有高血压的人不易怀孕
高血压是常见病了,但是这个病并不简单,和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近日一项中美学者在我国200万对夫妻中进行的研究则表明:上天不赐于宝宝,或许就是由于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有高血压的缘故。研究发现,与夫妻双方血压都正常相比,夫妻双方都有高血压会降低27%的怀孕可能性。杨进刚阜外2023-08-31 09:32:0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