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糖尿病协会更新指南(热推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
对于降压治疗,新版指南强调个体化施治,全面评估患者风险。对于某些特定的糖尿病患者,比如高危心血管风险者,或采取强化治疗有益。
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筛查、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有一定便利,但也存在一定限制,比如对于血红蛋白变异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水平之间的联系还有种族差异。
12月8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Diabetes Care正式公布了一年一度的糖尿病管理指南更新结果。
(点击可看大图)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热推已被证明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管理
指南还指出,对于血糖不能达标的≥18岁以上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连续血糖监测(CGM)。
新指南强调了在维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同时,要兼顾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主要是降低低血糖风险、避免过度治疗和简化复杂治疗方案三个方面。其中具体治疗目标见下表。
“与成人2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儿童青少年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β细胞功能下降更为迅速。”ADA相关专家指出。
来源:
对高危青少年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
此外,指南建议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家监测血压,已明确是否有隐蔽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诊断标准如旧,强调家庭监测血压
[1] Miriam E Tucker. ADA 2018 Standards Address Diabetes Drugs With CV Benefit. December 08, 2017.
[2] 2018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December 8, 2017.
据悉,这份173页的新版指南,由12位专家进行了撰写。而且鉴于关于新药、新指征以及其他重要临床实践等循证医学证据的快速积累,未来ADA的这一指南将实时更新,并不纠结于非年底不可。今年的要点见下。
这些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杨肽1(GLP-1)利拉鲁肽、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empagliflozin等。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这份2018版新指南,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没有跟风美国心脏学会新指南,而是在梳理已有研究后仍坚持既往诊断标准,即高于140/90 mmHg。
指南指出,对于已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改善生活方式和应用二甲双胍不能使之血糖达标,推荐应用那些已被证明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
新版指南推荐,对超重或肥胖和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危险因素的儿童青少年,筛查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

指南还建议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妊娠女性,应该考虑在孕早期末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先兆子痫的发生风险。
指南还就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考虑进行了汇总,例如低血糖风险、增重、肾脏功能以及医疗花费等。
导管消融心包填塞发生率千分之二,应尽早识别并心包穿刺引流
王祖禄、孙鸣宇等发表研究显示,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患者并发心包填塞发生率0.2%。研究纳入12959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患者,并发心包填塞30例(0.2%),29例(96.7%)为在导管室诊断的早发心包填塞,1例(3.3%)为术后1小时发生的延迟心包填塞。其中房颤消融2409例,发生心包填塞19例(0.8%),房颤相关的心包填塞占63.3%(19/30)。“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共识:症状不是伪装,要同时注意躯体症状、精神状态和情绪问题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是临床各学科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常被医生们称为非特异症状、功能性症状、神经官能症等,这也是常常引发或激化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之一。近期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全国25位精神卫生及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领域的专家,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个“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症状真实存在,不是患者“想象”或伪装出来的心衰伴D二聚体高,提示预后差!欧洲心衰杂志阜外医院张健等研究
D二聚体是一种简单的、广泛使用的反映凝血和纤溶激活的生物标记物。近日,阜外医院张健等发表研究称,D二聚体水平高的住院心衰患者,一年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相关性更为显著。研究纳入200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的1795例心衰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大多数(72.1%)患者为NHYA心功能III-IV级,随访1年。美研究发现,久坐不动让人老8岁
之前有研究显示,老年人久坐不动会增加痴呆风险,而近期一项美国加州大学学者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不仅如此,久坐还会让一个人的生理年龄老8岁。“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和生理年龄不一定匹配。我们的研究发现,久坐不动会加速人体细胞老化。这提示,即使变老,即使在80岁,也应该运动不息。”研究者强调。中国五机构发布“喝咖啡共识”:每天适宜喝3-5杯,儿童和孕妇不建议
为指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饮用咖啡,9月26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五家机构共同发布了《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共识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喝3-5杯是适宜的,但不建议孕妇和儿童喝咖啡。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7:25: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