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研究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成年后患房颤风险高)
据研究者估计,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就有1人发生房颤。在发生房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10人中有1人会发生心力衰竭。
研究纳入了1970-1993年出生的2198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另有性别、年龄和地域相匹配219816名受试者作为对照。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来源:Zacharias Mandalenakis, Annika Rosengren, GeorgLappas, Peter Eriksson, Thomas Gilljam, Per-Olof Hansson, Kristofer Skoglund,Maria Fedchenko, Mikael Dellborg. Atrial Fibrillation Burden in Young Patients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irculation, 2017;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7.029590.
研究者建议对这些人要进行房颤的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活下来面临其他的心脏问题,该研究发现,最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对危险度最高,是对照组的85倍。
该研究中,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有4人至少做过一次手术。与未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相比,他们患房颤的风险几乎增加了4倍。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风险最高。
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成年后患房颤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85倍。
发生房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力衰竭的风险是无房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11倍。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强调创新,强调公众健康】将铭记史册的2015年度中国心血管十大优秀研究
回顾2015年,中国学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很多优秀文章,《中国循环杂志》新媒体部也评出了中国学者的对国人健康和临床实践有影响的十大研究,这些研究必将铭记史册,推动中国的健康。我们强调创新,强调改变,尤其是低成本、广覆盖的疗效肯定、适于国情的研究,因此,干预性研究排在观察性研究之前。有些研究难分伯仲,我们就将其并列。中国心脏大会2019开幕:美好生活从健康心脏开始
11月1日,中国心脏大会2019-深圳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防治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开幕。大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教授在开幕式发表致辞,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同道表示了欢迎。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7:31:58
0000零星走路,也比坐着强!美国研究
老话讲,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多走路对身体有好处。现如今,运动手环都成了现代人的标配,都习惯看看自己今天走了多少步!近日,美国心脏协会2021年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健康大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多走路更长寿!研究发现,不管是快走还是慢走,什么时间走,积累的总走路步数与死亡率呈负相关。新研究称:用CHA2DS2-VASc作为抗凝标准存在不确定性
《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按照当前的指南建议,房颤患者依据CHA2DS2-VASc阈值启动抗凝治疗的临床净获益差异很大,质疑当前指南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CHA2DS2-VASc阈值。目前,指南推荐在CHA2DS2-VASc评分≥2的患者中使用抗凝药物。研究者指出,“在已发表的研究中,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