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吸烟被劝后猝死(可谓no,zuo,no,die,但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心血管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即心理因素不佳或某种性格或行为特征者会导致心血管病。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本来电梯空间密闭狭小,烟味重,自己有瘾,可别危害别人啊!
一个人的性格、观点和看法会影响其行动。比如,不怨天尤人,心态好的人,更可能长寿。乐观的人更愿意与他人交往,活动就多,体力活动就增加,进而得病风险就低。
很多大学问家,不但学问做得好,人也长寿,为什么?其实就是明事理,有健康的心态,有涵养,生活节制有度。
我还想到一件事儿。前一段时间,郑州一公交驶时,老人因让座问题与一小伙争吵,老人打了小伙4耳光,小伙没还手。小伙下车后,老人倒地身亡。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发现,脾气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病。
这就是一名医生在电梯里劝一名老汉不要抽烟,引发争执,结果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
不过,现在社会上也充斥着暴戾之气,你看网上帖子的评论,很多都是骂骂咧咧的话,理性而有见地的话不多。这些话说出来,既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No zuo no die的意思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源自中式英语,意思是你如果不干蠢事,蠢事就不会反过来害你,但如果你干了,百分之百要出来还的)。Zuo是中文汉字,意思就是“找死(故意的)”。
这件事可这是害人不轻。您自个死了,算作是No Zuo No Die。结果,医生还得陪您1.5万,凭什么?如果最后法院还同意判这1.5万元,全国人民可得背上这不敢劝戒烟这个黑锅。
我国明代汪绮石说得好:“养生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医生为什么要这么说?有研究发现,愤怒使心脏病突发的风险在两小时内就能上升750%。
作为医生,我们经常劝病人,要戒烟,要避免情绪激动,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要看开点儿,可就是有人不听,这两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心脏不仅拥有心理特征,会受到敌意、压力和抑郁的影响。治疗心脏病最好的药不是阿司匹林,而是爱、宽容和乐观向上的心情。
不过,近期一件事,我突然觉得这句话太妙了!
有些时候,看到一件与自己认识不太一致的观点时,先不要吐槽,而是仔细思索一下,别人说的对不对,如果认为别人不对,可以梳理自己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而不是谩骂。这样自己有长进,别人也会服气。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情绪激动,就是心血管病的大忌。脾气暴躁的人,不但容易得心血管病,也容易猝死!
还有研究发现,悲观、愤怒、偏执、敌意、生活压力、社会孤立和缺乏信仰都与心血管病有关。缺乏生活目标的人的死亡率高50%。
之前“no zuo no die”曾跻身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还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刚听到这个流行语时自己还不太了解。
美国嘉妮丽曾写过一本书叫做《心情好,心脏才会好》,书中说:50%的冠心病并不是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等造成的,其罪魁祸首是我们的敌意情绪。
总之,淡泊、宁静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人生修养,是最高级的养生方法。
眼是心的窗口!眼部扫描可预测心血管病!
人工智能(AI)一向很吸睛,近日英国利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多国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通过眼部扫描识别心脏病高危患者的AI系统。近些年来,很多研究显示,视网膜微小血管病变是广泛血管疾病的“风向标”。应用这种AI系统,研究者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训练AI系统读取视网膜扫描,来识别今后1年中可能心脏病发作的患者。通常的配镜师或眼科医生就可应用,较为便利。睡眠呼吸暂停,也是儿童常见病!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非成人专属,在儿童青少年中也较为常见,但是一直以来,这种重要的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忽视。而这种病与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以及心脏结构变化有关,均会对未来整体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还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免疫状况。全球首例球囊肺动脉成形术中保护!欧洲心脏杂志刊登阜外医院华潞等研究
2020年9月3日,阜外医院血栓中心华潞教授团队和结构中心闫朝武教授共同完成全球首例联合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了术中脱落的碎渣,可流向并堵塞远端肺循环,可能引起术后再灌注肺水肿并发症和/或影响远期疗效。该技术于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心血管亮点栏目。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3:12:20
0000阜外医院15例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经验:11例ST段抬高,一例80岁老人生气后再犯
应激性心肌病,最初被日本学者所描述,对于国人,都有哪些特点?阜外医院张峻、罗晓亮等对阜外医院确诊的15例应激性心肌病进行了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BNP明显增高。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初期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经系统治疗后可明显下降,变化较同期心肌梗死患者更显著。JAHA:近40%无症状冠脉痉挛或被误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发表在JAHA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约40%的伴有室颤和下侧壁J波的冠脉痉挛患者在首次室颤发作时无胸痛症状,被误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研究者介绍说,早期复极综合征和冠脉痉挛都可能诱发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颤。但如何鉴别二者还是颇具挑战,冠脉激发试验或可助一臂之力,并优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