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龙(搞肿瘤心脏病学,要警惕四种抗癌治疗相关的毒性表现)
大部分患者在化疗疗程起始时期,收缩压约升高10~20 mmHg,舒张压约升高5~15 mmHg,并且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化疗的患者中血压在使用的数小时内便可升高。
肺动脉高压
肿瘤患者由于应用化疗药物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从而会引起斑块的破裂和糜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顺铂单独或联合应用博来霉素及长春碱类药物。
来源:韩煦,夏云龙. 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血管毒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716-718.
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是另一类已知的和心绞痛有关的药物,造成的心绞痛发病率1%~15% 不等。
许多化疗药物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的产生,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5-氟尿嘧啶,它将会引起1%~18%的用药患者产生胸痛的症状,而它的前体药物卡培他滨会也会导致胸痛发生。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一项实验表明,在患有慢性低氧血症的患者中,VEGF 受体2 抑制剂的使用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再发。
胸痛的产生可以非常迅速,甚至在全身血药浓度达到顶峰时候即可产生,并可导致血管反应性的改变。胸痛的种类包括劳累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及变异型心绞痛。
很多化疗药物可以改变冠脉血管的反应性从而出现静息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表现,患者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这些副作用在使用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的患者中均有报道。
近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煦、夏云龙在本刊发文指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可能会出现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典型及不典型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抗肿瘤治疗相关血管毒性表现。
很多化疗药物会导致高血压,尤其是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功能的药物,例如贝伐单抗有70%的可能引发高血压。
胸痛
致死性心肌梗死极少见,仅见于0.1% 的患者,但是在应用贝伐单抗的患者中有2% 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联合应用5- 氟尿嘧啶或者卡铂治疗会使总体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率高2 倍以上。
年龄≥60~65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血压更易升高。
在应用紫杉醇、吉西他滨、利妥昔单抗及索拉非尼化疗患者中,持续的血管痉挛也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
达沙替尼作为一种BCL-ABL 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用于费城染色体阳性的白血病患者中,会导致前毛细血管肺动脉高压。在应用达沙替尼的患者中,高达11% 的比例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而且终止治疗也并不能完全逆转。
高血压
使用索拉非尼化疗的患者仅四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就发生迅速的进展,可从正常冠脉发展到左主干中度狭窄;贝伐单抗可以减少血管的再生和已存在的斑块的生长。
VEGF 受体TKI 导致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对危险性为贝伐单抗的1.5~2 倍,在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和索拉非尼中均被报导。
南昌大学学者建立中低通量基因分型新方法
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田小利等发表研究称,联合使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建立了一种基于DNA连接酶链式反应的中低通量基因分型新方法,填补了中低通量位点分型缺乏准确、快速而又低成本方法的空缺。研究者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设计原则,实现10ngDNA样本一次性分型30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10%肺栓塞以晕厥为首发症状!中国7438例肺栓塞登记
中国肺血栓栓塞注册研究(CURES)对2009~2015年间共连续入选7438例成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分析显示,10.4%的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在伴有晕厥的患者中,脉搏≥110次/分和呼吸>20次/分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研究发现,发生晕厥患者的血栓负荷高,心脏损伤比例高,D二聚体水平也更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比例明显也高于非晕厥患者(14.9%vs.2.9%)。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1:36:19
0000让LDL-C低于婴儿水平,安全吗?FOURIER-OLE新分析
FOURIER研究显示,在40~85岁高危心血管患者群中,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极低甚至接近婴儿出生时的水平,不仅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脐带血及新生儿的LDL-C水平约为30mg/dl(0.77mmol/L),LDL-C降低到比新生儿还低的水平,是否安全呢?心梗后该小剂量应用β阻滞剂?美国研究
《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dosage(足量应用)、Timely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titration(充分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