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eta分析称(这四种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先心病风险增3,4倍)
近期,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毅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孕母妊娠期糖尿病、居室新装修、感冒或发烧、孕早期用药是新生儿先心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新生儿先心病风险增加3~4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随着我国二胎时代的来临,先心病的防控和诊疗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研究者对2001~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新生儿先心病危险因素的17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孕母高龄、感冒或发烧、孕早期用药、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噪声暴露、受到辐射、居室新装修、妊娠期糖尿病、饲养宠物,新生儿出现先心病的风险依次增加1.65倍、3.56倍、2.96倍、1.77倍、1.99倍、2.03倍、1.36倍、3.98倍、4.09倍、1.05倍。
来源:LIU Yi, ZHU Bei, ZHUO Lin,et al. Risk factors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nese neonates: a Meta an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2017, 19(7): 754-758.
孕母高龄、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噪声暴露、受到辐射、饲养宠物等也会导致新生儿先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1~2倍。
欢迎购买图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0000
相关推荐
武汉研究称,低胆红素还能预测冠心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唐其柱、张鑫等研究发现,是否患有冠心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关系密切,且不依赖胆红素存在形式,而且胆红素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炎症反应来实现的。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有冠心病的患者,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间接胆红素水平都显著低于非冠心病患者。国人死亡有十大危险因素:疾病依然“从口入”
要问人是怎么死的?一般的回答是得癌症死的,或得心脏病死的,还有可能是被车撞死的。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脏病或癌症的呢?这个就谈到了危险因素的概念。危险因素指增加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的因素,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危险也随之下降。最近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及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公布,揭示了与中国居民的死亡最相关的十大危险因素。吃他汀不损伤肝,还可延缓脂肪肝进展
当今社会,脂肪肝的发病率快速上升,而很多人认为,吃他汀可能会损伤肝功能,于是对他汀敬而远之。而最近发表于BMJ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没有损伤肝功能,还可能延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研究者通过活检364位受试者的肝脏组织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降低非脂肪性脂肪肝肝炎和显著纤维化的发生风险。另一项来自法国的研究则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或是早发心血管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