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死亡有十大危险因素(疾病依然,从口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说白了,这就叫“鼠目寸光”。
危险因素指增加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的因素,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危险也随之下降。
其中与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就占了四项:吃盐过多、蔬菜和水果少、饮酒和全谷物类食品少。而高血压、血糖升高和肥胖/超重也与饮食有明显关系。“病从口入”一点儿也不过分。管住嘴是健康最重要的措施。
最近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及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公布,揭示了与中国居民的死亡最相关的十大危险因素。
全世界范围内,有6个危险因素的危害最大,他们是:不健康饮食,导致1130万人死亡;高血压,导致1040万例死亡;儿童和孕产妇营养不良,导致170万人例死亡;吸烟导致610万例死亡;空气污染,导致550万例死亡;肥胖和超重导致440万死亡。
要问人是怎么死的?一般的回答是得癌症死的,或得心脏病死的,还有可能是被车撞死的。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脏病或癌症的呢?这个就谈到了危险因素的概念。
缺点也有,在没有得病的时候,自己没有不舒服,认为自己吸烟和不健康饮食没有什么关系,但得病了也就悔之晚矣了。
在上一次的调查中,上榜的危险因素还有体力活动减少和高脂血症。这次落榜,并非不重要,而是其他的因素的比重增加了。
这10个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吃盐过多、蔬菜和水果少、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肥胖/超重、血糖升高、饮酒和全谷物类食品少。
来源:GBD 2013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79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September 11, 2015 /10.1016/S0140-6736(15)00128-2
用危险因素来解释死亡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较早采取措施来预防疾病,而不是得病了再后悔没有采取措施。
从全球的角度看,87.9%心血管病的负担可以用危险因素来解释。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把以上的危险因素能够控制好,近90%的人不会得心血管病。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发达国家心血管病逐年下降,换句话说,心血管病“可防可控”。
剩下的三项:吸烟、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则属于环境污染。
相比而言,中国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还相对好一些,如果看非洲,婴儿和孕产妇营养不良、不安全性行为、不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不用肥皂洗手,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月经不规律,增心血管病和房颤风险!南方医院学者研究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月经周期不规律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总发生风险和房颤风险,但对心梗、心衰、中风风险无明显影响,但月经周期过短显著增加冠心病和心梗风险。分析显示,中位随访11.8年期间,与月经周期规律(28~34天)的女士相比,月经周期不规律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19%和40%。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5:42:19
0000美国宣布要预防一百万次心血管病发作:靠阿司匹林、控制血压和胆固醇及戒烟四项措施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百万心脏2022倡议。“百万心脏2022倡议”旨到2022年防止100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倡议推荐“ABCS”的心血管管理策略:合适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控制血压、控制胆固醇和戒烟。据倡议中所指,在2016年,美国多达三分之一的住院和与心血管事件有关的死亡发生在年龄小于65岁的中年人,然而多达80%的事件是可以预防的。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9:36
0004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BNP水平升高须警惕房颤
B型利钠肽(BNP)主要由心脏分泌,其血浆浓度能反应心脏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变化,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心力衰竭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另有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升高。马长生和刘静Nature子刊盘点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年超3000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仅27篇在顶级期刊
心血管领域研究质量10年内有望赶上发达国家近日,Nature子刊发表了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和刘静两位教授述评文章,称当前中国心血管研究虽有不足之处,但预计十年内,研究质量持续提高并将赶上发达国家。作者介绍,10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心血管病,中国在临床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2018年,国家科学基金投入了2.59亿元人民币资助了594个心血管系统相关项目,是2004年投入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