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学者揭示(不幸家族,背后秘密,第四代人有5位16岁少年猝死,均在早8点,家族中13人猝死)
图1 家系图。黑色框代表疾病受累者。方框为男性,圆形为女性。黑斜线为猝死者。箭头为先证者。
樊朝美等又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这个家族中,出现肥厚心肌病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第2代、第3代和第4代出现肥厚心肌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2.5岁,37.9岁和16.9岁。
对于这个家族,为什么有肥厚心肌病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又对几位确诊的家人进行了遗传学检查。
cardiac death in a family with 74 members across 5 generations. Medicine. 2017,
家族第2代,有4人发生了心原性猝死,猝死年龄平均54岁。
anticipation in a special form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ith sudden
所有肥厚心肌病患者除携带已知MYH7-A719H致病突变外,还携带新的MYOZ2-L169G肌小节基因突变。所有临床确诊肥厚心肌病者均携带一个位于MYH7 和NGDN之间大小为400bp的结构变异。除了肌小节基因突变以外,发生了心原性猝死的16岁患者检出了4个与致扩张型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Guo X, Fan C, Wang Y, et al. Genetic
这个家族中,共有13人猝死,25人有肥厚性心肌病。9人明确为肥厚心肌病并猝死。
阜外医院樊朝美和郭曦滢等报告了一个5代74名家庭成员组成的肥厚心肌病家家系。这是一个不幸的大家族。
结果发现,在第2代家族中的患者携带了2个肥厚心肌病相关基因,第3代则发现了4个相关基因,到了第4代则携带了6个相关基因。也就是说,年轻一代又更多的基因突变。
家族第3代,又有4人发生了心原性猝死,发生在30~40岁间,平均年龄33岁,死亡时间约在早晨8点。
96: e6249.
研究者认为,肥厚心肌病可发生遗传“早现”现象,表现为发病年龄的逐代提前和心源性猝死的早发,多基因突变可能与这一现象有关。
而到了第4代,又有5人发生心原性猝死,均为16岁男性。蹊跷的是,也发生在早晨8点。
图2 家族中肥厚心肌病发病和猝死发生的年龄
LDL-C降到0.8 mmol/L,有获益且未增脑出血风险! FOURIER试验最新分析
2017年发布的FOURIER试验显示,优化他汀治疗基础上,给予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降低59%的LDL-C水平,可使LDL-C水平低到0.8mmol/L。这对脑卒中防治有多大影响?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吗?近日,Stroke杂志发布了FOURIER试验最新分析结果:中强度他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洛尤单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且并不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7:42:030000多数心梗患者血脂正常:JAHA研究支持2013年ACC/AHA指南扩大他汀范围
2013年ACC/AHA的胆固醇指南倍引关注和争议。而近日在JAH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却支持该指南:多数STEMI患者发病前LDL-C水平正常,但属于2013版指南推荐的他汀治疗范围。上班族,你妈让你管好自己的血压!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血压越高。与退休的人相比,上班族的身体应该要好一些,更何况,现在很多人还体检啊。且慢,阜外心血管医院王增武和郭瑞医生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上班族不但血压高的人很多,高血压前期,也就是马上就成为高血压的人更多。有些人老觉得,搞心血管病防治的人真是婆婆妈妈,老说血压、血脂什么的,我又没有症状,管那么多干嘛?中国心梗(CAMI)注册最新研究报告:NSTEMI住院死亡率6%,存在肥胖悖论和吸烟悖论
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近期报告,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有6%的患者死亡,有12个因素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前,GRACE评分有8个因素可预测患者死亡,分别是年龄、心率、收缩压、肌酐水平、Killip分级、心跳骤停、心肌损伤标志物和ST段动态变化。杨进刚阜外2023-08-13 10:02:140000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称,尿酸水平不影响氯吡格雷疗效
阜外医院袁晋青、蒋萍等研究提示,尿酸水平不影响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远期出血风险降低相关。研究纳入患者678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724例。高尿酸血症定义为男性血尿酸>7mg/dl,女性>6mg/dl。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为血栓弹力图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4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