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提示(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CRT后预后差)
研究者表示,对于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否仍将LVEF<35%设定为CRT的适应证,还值得商榷。
本研究发现,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比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更差。平均随访(2.56±2.13)年,5例患者死亡,
阜外医院华伟、顾敏等分析了16例接受CRT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接受CRT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但仍一定比例的患者对CRT有反应。
尽管本研究患者死亡率较高,但仍有7例患者对CRT有反应。6个月随访时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基线有所改善,LVEF较术前提高。这提示对于符合条件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CRT仍是可行的治疗方案之一。
来源:顾敏,金汉,华伟,等. 16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3 2: 461.
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更高。16例患者中有8例患心房颤动,明显高于文献中报道的植入CRT的其他病因心肌病(包括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
此外,这组人群中装置升级与新装CRT的比例也高于之前对其他病因患者植入CRT的研究。
本研究患者的平均LVEF仅为(33.6±6.3)%,研究者指出,国内外指南推荐患者术前LVEF<35%作为CRT的适应证,但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特发性扩张期心肌病,其早期LVEF不但不低,甚至还较普通人群更高。当进入扩张期以后,LVEF有所下降,但其下降程度低于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当LVEF低于35%时,往往已是疾病的终末期状态,预后极差。
0000
相关推荐
哈佛研究:妈妈坚持5个习惯,子女肥胖风险降三成
根据哈佛大学学者在BMJ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孩子的妈妈遵循五个习惯——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保持体重、适度饮酒,不吸烟,与没有这几个健康生活习惯的妈妈的孩子相比,不但自己肥胖风险降低,孩子的也会不胖。当母亲和孩子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习惯时,孩子的肥胖的风险降低82%。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是母亲的生活方式与9~18岁的青少年肥胖风险之间的关联。β阻滞剂或可改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阜外医院凤玮等重度主动脉瓣术后研究
关于重度主动脉瓣疾病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最佳治疗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发现,对于这样的患者,仅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合理的,但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可能会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患者预后不良。房颤抗凝,不能完全预防中风!GLORIA‐AF注册登记研究新分析
目前指南建议,房颤患者如果CHA2DS2-VASc评分≥1分(男士)或2分(女士),应接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完全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7月25日,一项基于全球性的GLORIA‐AF注册登记研究Ⅱ/Ⅲ数据的新分析提示,在中位CHA2DS2-VASc评分为4分、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缺血性中风的残余发生风险仍达0.6/百人年。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显示,诊断原醛,肾上腺CT不靠谱,超四成患者或致治疗不当,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才是“金标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其中肾上腺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这种诊断手段是否很靠谱?近日,阜外医院蒋雄京、邹玉宝等将其与“金标准”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应用肾上腺CT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侧诊断,和“金标准”符合率不高。研究者建议,所有欲行肾上腺手术治疗者均应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以便于正确分侧进而准确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4:05:15
0000美国心脏协会称有四种情况可隐形升高血压:测量不正确可让血压假性升高
高血压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病之一,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45亿,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除了生活方式调节和药物治疗,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出,高血压患者还要警惕日常生活中4种可隐形升高血压的情况。1、不正确测量血压:不正确检测血压会导致血压读数出现“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