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应用ICD一级预防扩心病猝死经验(三成患者有室颤或室速发作,均成功转复)
随访期间(6~18个月),ICD组3例患者室颤均除颤成功,4 例患者发生室速,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成功,1例患者因房颤快速心室率发生误放电,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及调整ICD 参数,未再发生误放电。
与入院时相比,ICD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从25%升至41%,而因故拒绝行ICD治疗的12例患者(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弓旭东和蒋峻在本刊发文称,对于有适应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可有效预防心原性猝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指出,“本组患者为心原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治疗,术前均无持续性室速及室颤发生,强调治疗设置时以室颤为主,室速为辅。室颤首次选择20 J 转复,如不成功,遂给予30~35 J 再次电击除颤,以保证除颤成功,以免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报告,在36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14例植入ICD,10例植入CRT-D,这24例患者(ICD组)未出现并发症。
ICD组患者均未出现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引起的晕厥,因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也较术前明显减少。对照组2 例(16.7%)发生晕厥,经抢救及植入ICD 后无晕厥症状发作,8 例(66.7%)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反复发作,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来源:弓旭东, 蒋峻. 24 例扩张型心肌病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应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102-1105.
另外,由于ICD 只能解决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不能减少由心衰直接引起的死亡,因此强调长期标准抗心衰治疗以稳定心功能,进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ICD 放电。
该研究中的ICD/CRT-D 植入适应证基于2008年ACC/AHA/HRS发布的心脏节律异常患者植入器械治疗指南,即左室射血分数≤35%、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晕厥及晕厥前症状,无心脏骤停、电转复等心肺复苏抢救史,无猝死家族史。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原性猝死风险较高,猝死主要原因多数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
10年胖6斤,糖尿病风险翻倍
变胖不是什么好事儿,近期一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10年内若长肉超3kg,就会增加52%的糖尿病罹患风险。该研究共纳入30~60岁33184位受试者,随访10年。10年间,有1087人罹患糖尿病;有17876人体重指数超过1kg/m2,即相当于平均身高成人体重者增加超过3kg;有12020人体重保持良好,体重指数变化小于1kg/m2。心脏再同步化使用四极导线有优势!中国科大一院严激等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合并心脏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是国际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严激、陈康玉等发表研究称,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风险。GLP1-RA,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美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个好药,降糖还能带来心血管获益。但是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显示了其中的瑕疵:包括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和度拉鲁肽在内的GLP1-R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设计长期随访大样本临床研究,尤其是针对已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FDA警告:用紫杉醇球囊或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3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警告信称,在股动脉或腘动脉置入紫杉醇涂层球囊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来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可能会导致长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FDA建议,绝多大数患者应该换用其他治疗方案治疗。但他们也会进一步开展分析,以确定用来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紫杉醇涂层球囊或紫杉醇洗脱支架带来的获益是否超过其风险。阜外医院蒋雄京等推出锁骨下/椎动脉狭窄处理专家共识:判断大动脉炎推荐使用阜外标准,搭桥时警惕锁骨下动脉窃血
一说致命性反复性脑卒中就让人紧张,而后循环缺血则发生这类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很高,而锁骨下动脉和它的分支椎动脉则是后循环系统的重要供血系统。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还会影响同侧上肢血供,导致患肢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怎么更好处理锁骨下/颅外椎动脉狭窄?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专家共识写作组在本刊发表了专家共识。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6:05: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