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逞强,没训练者跑马会猝死!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40%心脏事件在新手身上发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跑马拉松(俗称跑马)、参加铁人三项运动或者参与一些其他的高强度运动训练。
2月26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对于不习惯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极限耐力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猝死、房颤或心脏病发作。
一项小规模研究表明,尽管参加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高强度运动的人中心脏猝死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较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参加马拉松的男士中心脏病发作或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说明这些高强度运动正吸引一些高风险人士参加。
该研究中女士仅占15%,参加高强度运动的女士出现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低于男士。
在参加马拉松的人中,大约40%的心脏事件发生在首次参与者中,可能与训练不充分或有潜在心脏疾病有关。
专家组还发现,一半的心脏事件发生在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最后一英里,因此建议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步伐,而不要冲刺。
在高海拔地区参赛时,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更高,但如果在参赛前至少有一天去适应高海拔,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就会降低。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风险。但经常参加大量高强度运动(比如每周跑60~80英里)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很高,几乎与平时久坐不动者一样,而后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最高的。
同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长期进行耐力运动还会导致主动脉扩张。
这项纳入442名资深运动员的研究显示,21%的运动员升主动脉至直径至少增至40 mm。
AHA科学声明撰写组主席Barry A. Franklin指出,运动是良药,毫无疑问中等或高强度运动有益于总体心血管健康。
但与药物一样,运动量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导致心脏事件,对于已有心脏病(包括已诊断或未发现的心脏病)但运动不足、身体不太健康的人来说,尤其有风险。
对于想积极加强运动的人,该科学声明建议,大多数人可从参加轻运动开始,然后逐渐改为中等或高强度运动。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胸闷或严重气短等症状,需要咨询医生。
Franklin表示,即便你上学时曾是一名运动员,你也需要积极开始运动,但是一定要缓慢增加运动强度。
该科学声明撰写组通过回顾分析300多项研究后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步行、快走、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的益处超过风险。
与不爱运动的人相比,经常运动的人,比如坚持规律步行的人,出现心脏病发作和心脏猝死的风险最高可降低50%。
该声明建议,已有心脏病的人在开始参加一项运动项目之前,要获得医生的允许。
对于当前不爱运动或久坐不动的人,该声明也建议,在参与任何一项费力的运动(例如铲雪或挥拍运动)前,应请医生检查身体。
要想完成一个健康的运动项目,专家组建议:
(1)在运动前热身,以缓慢的速度先试着参与这项运动(比如步行),让心率逐渐增快。
(2)在平整地面上步行6~8周,逐渐过渡到步行上坡、竞走、或参加强度更大的运动,前提是没有出现气短、头重脚轻、胸痛或胸闷等症状。
(3)逐渐延长运动时间,一开始增加5~10分钟,然后逐渐缓慢增至目标时间。
(4)当环境因素导致心脏所受压力增加,比如换到高湿度或高海拔地区时,要降低运动强度。
(5)运动后应通过缓慢步行的方式平静下来,让心率恢复正常。
(6)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头重脚轻、气短、胸痛或胸闷等心脏相关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学评估。
来源:
[1]Exercise-Related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tential Deleterious Adaptations Following Long-Term Exercise Training: Placing the Risks Into Perspective–An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26 Feb 2020
[2]Association of Ascending Aortic Dilatation and Long-term Endurance Exercise Among Older Masters-Level Athletes.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6, 202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每周吃2~3次鱼有四大好处:可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肠癌风险,还能健脑
一周吃2~3次鱼,或许就是打开健康之门的“暗号”。吃鱼能护心去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声明指出,每周进食1~2次富含长链ω-3脂肪酸的包括鱼在内的海鲜餐,有助于降低心衰、冠心病、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吃鱼有助于防糖尿病肾病而鱼不仅保护心脏,之前一项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在2.2万中老年人中进行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一周吃两次鱼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治疗二尖瓣反流国产器械(Mitralstitch)亮相!阜外医院潘湘斌等first-in-human研究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退行性变是二尖瓣反流最普遍的原因。传统的二尖瓣修复手术需要体外循环,风险较高。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下,经心尖人工腱索植入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微创修复二尖瓣,无需体外循环。近期,阜外医院潘湘斌等发表了首次在人体应用新型人工腱索植入装置(Mitralstitch系统)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结果:二尖瓣反流显著改善,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COMPASS研究新定义双抗: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福布斯预测其在美销售将提升15亿美元
在2017年ESC年会上,COMPASS试验结果公布。研究发现,对于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患者,与阿司匹林单药相比,联合应用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可降低14%的心梗,42%的卒中和18%的全因死亡。估计每1000人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有54人可出现心梗、卒中或心脏相关死亡,而服用这两种药物可降低至41人。该研究同期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7:31:17
0000北京安贞医院孙立忠等研究称,一项指标可预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
北京安贞医院孙立忠等在《胸外科年鉴》发表研究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48小时内的肾阻力指数(RRI)最大值是预测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可靠指标。研究者表示,早期AKI的特点是血管反应性改变和肾灌注的改变,而RRI能评价肾灌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RRI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可靠的方法,能动态观察肾动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管的顺应性变化。厦门学者左束支起搏经验:中远期稳定性好,是值得推广的生理性起搏
左束支起搏是一种新兴的生理性起搏术式,其电学、机械同步性以及远期的稳定性如何?这些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蔡彬妮等发表研究称,左束支起搏能保持良好的电学以及机械同步性,导线参数满意且中远期稳定性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理性起搏术式。